挖掘多元材料,激发幼儿美术创意潜能

2015-09-10 00:01崔琴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印泥渐变色色系

崔琴

观察对象姓名:李想 年龄:5岁

第一次观察时间:2014年10月17日

观察实录和分析:

*幼儿材料操作中问题观察与原始描述

师:你是用什么颜色来点画叶子的?

李想:红色、绿色。

师:为什么选这两种颜色?

李想:因为我最喜欢红色和绿色了。

说完,李想用棉签蘸了绿色继续点画起来。

师:呀,忘了提醒你了,你知道我要的是一片什么样的树林吗?

李想:我知道,红树林、绿树林还有黄树林啊。李想一边说,一边拿起棉签看看,又低头看看自己点的小小的、圆圆的“树叶”,然后把棉签放进了纸篓。

师:李想,你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树林呢?

李想朝着我微微一笑,似乎知道选错颜色了。

一、针对出现问题思考

1.对幼儿自身操作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1)对渐变色的认识不够。从操作过程看,幼儿对同一色系的三种渐变色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有少数孩子甚至认为渐变色就是一样的三种颜色,所以,他们在点画时就选择了不同色系的颜色,如红色与绿色。由此可见,尽管我在活动前已经带着孩子初步了解了渐变色的特征,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完全将同一色系中的三种颜色,如大红色、粉红色、紫红色,都当成红色。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各个色系的渐变色时,没有通过对比激发幼儿区分同色系渐变色之间的区别;其次,小班幼儿在对色彩的感知经验方面,可能三种颜色多了,只能调两种颜色。

(2)对点画工具渐渐失去兴趣。部分孩子在使用棉签进行点画的过程中,会中途换用手指进行点画;有的孩子在使用香葱根部进行印画时,将本该蘸印泥的根部换成了茎,从而将点状图案变成了大片大片的线条图案。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孩子操作兴趣由浓变淡的一个过程,孩子中途换材料,说明孩子在用棉签点画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针对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棉签及香葱根部点出来的点很小,这“点”的动作很机械,孩子点满半棵树的树叶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出现中途换用手指来点,把香葱的横切面利用起来的现象,因为这样点出来的“点”明显很大,能在短时间内点满整个树冠。

2.对老师提供操作材料的分析和思考

教师在本阶段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了撕贴画与点画两种不同操作方式所需的不同材料。撕贴画给孩子准备的是红(粉红与玫红)、黄(土黄与淡黄)、绿(深绿与淡绿)三个色系的废旧彩纸,供幼儿在墙面绘制的大树上进行撕、贴。既巩固孩子对渐变色的认识,又提高幼儿撕、贴的技能。点画给幼儿提供了红色(大红、粉红、紫红)、绿色(墨绿、深绿、草绿)、黄色(橘黄、淡黄、土黄)三个色系的印泥,小班孩子能轻松地认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可是对于同一色系的渐变色的区别却不了解。我给孩子提供的渐变色之间的色差是比较明显的,这样便于孩子区别选择,从而画面整体的色彩渐变效果会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对该区域游戏材料的调整策略

策略一:

在本阶段游戏中,可以将印泥中渐变色的数量减少一种,如红色可以直接就提供粉红与深红两种,因为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颜色的深浅感知不是很强烈,每次活动中,总有个别孩子蘸过一种颜色后,手指不擦干净就在其他印泥中蘸,所以,有两种深浅差别不是很大的颜色就会慢慢变得差不多,孩子就识别不出来了,还不如单单提供深红与粉红两种颜色,其本身色差较大,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策略二:

给孩子多提供一些自然材料,如切成小段的胡萝卜、白菜根、藕等,让孩子在体验多种材料印画乐趣的同时感知不同拓印效果。

第二次观察时间:2014年11月12日

观察对象姓名:李想 年龄: 5 岁

第二次观察时间:2014年11月12日

观察实录和分析:

师:你准备选哪个蔬菜印章来印画?

李想:萝卜。

师:为什么不选青椒印章呢,它印出来的叶子可漂亮啦。

李想:不行,不行,我要印的是我家门口的那棵树,那个叶子圆圆的。(他边说,边将胡萝卜蘸着紫红色印泥印画起来)

师:哦,原来你是想好了再印的啊,想得可真周到。

随即,李想拿起了一根比较粗的胡萝卜,蘸着粉红色的印泥印画了起来。

师:咦,为什么换了一根萝卜呢?

李想:(抬起头,冲我傻傻地一笑)因为这个大啊!

师:那为什么颜色也变了呢?

李想:因为大的和小的颜色一样就不好看了。

师:嗯,是的,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搭配起来肯定好看。

李想听了我的评价,满脸笑容地继续印画起来。

三、区域材料合理投放的成效分析和思考

1.对幼儿转变操作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活动的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在进行棉签与手指点画时,孩子们基本处于被动状态。首先,对材料的选择很单一,要么手指点画,要么棉签点画;其次,对颜色的选择有些混淆不清,其中有两种颜色色差很小,孩子们难以辨认。所以,孩子们活动了几次以后,都觉得没意思,甚至不愿意进行美术区活动,很明显,活动积极性下降了。在调整材料以后,材料选择多样化了,有青椒、胡萝卜、青菜等蔬菜印章;颜色的选择简单明了,同一色系就提供了两种颜色,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活动变得既容易又有趣多了,都想进美术区里活动,很显然,这时候孩子们活动积极性提高了,他们都乐意主动参与这个活动。

2.对老师提供合理操作材料的分析和思考

多样化的材料,激发孩子创作乐趣。在玩了一阶段的棉签与手指点画后,孩子们其实已经对这种单一的操作材料与方式产生了厌倦,部分孩子甚至不想进入美工区活动,所以,教师及时调整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蔬菜印章,在丰富的操作材料面前,孩子们因为没有操作经验,产生想要尝试的欲望,而且,不同蔬菜印章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拓印效果,所以,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材料的不同带来的变化,他们活动主动性提高了,创作乐趣更浓厚了。

这些材料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但是,将其作为美术工具使用还是第一次,所以,孩子们对材料探索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将所有蔬菜印章都轮番使用一次。随着一次次不同效果的拓印,孩子们的欣喜与惊讶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印泥渐变色色系
秋天的速度
红运当头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华为P20:推渐变新色
大地色头号玩家
蓝绿橙渐变色
Gradient Colors in Our Daily Life
昂贵的“印泥”
色系管理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都是印泥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