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2015-09-10 07:22谷超颖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文文章

谷超颖

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通过预习,学生不但可以缩短学习差距,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思索;预习的时候不会没有困惑,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时缺乏指导,预习目标模糊,操作性不强,不便于教师督促检查;或预习要求过低,仅要求学生读几遍课文或给生字注音组词等,预习效果不明显。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呢?

1.认识预习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

预习—研习—复习是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预习是求知的一个良好开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预习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语文预习,其本质是学生对新课内容的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获得初步的个性化感悟,掌握学习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并提出一些问题,从而明确上课的目的性。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学生只听老师讲,思维是完全被动的。预习后,再听老师讲,思维是主动的,会将预习所得与老师讲的内容相比,加强记忆与理解。况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完全有能力完成各项预习任务。所以,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有效预习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2.1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的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学习才会使课堂更丰富多彩,既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2.2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2.2.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2.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2.2.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2.2.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2.2.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在抄写的过程中,量可以自己决定。

2.3深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进行深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体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找出一些与文章中心有关联的句子或段落。在这点上,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分层次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可能适得其反。

2.4细读课文,思考并标注疑惑的地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积极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学生用特殊的标注方式,比如用红笔或彩色笔把文中精彩的字、词、句及段落画上波浪线条;并在相关的词、句子旁用简要明显的语言加以标注。为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中所需的资料积累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严格要求,提高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原则

3.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3.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特点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刺激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要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预习的检查——预习评价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认为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指导外,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我认为应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要看学生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增强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