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雁
还记得果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到了学校门口,他有点茫然地说:“爸爸妈妈我进去了。”那一整天,我们都在担心他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
没想到放学后,果子告诉我:“今天数学老师问谁能帮她收作业,我看老师挺为难的,我就举手说我来帮她收(果子从小就侠骨柔肠最见不得别人受苦,一定会伸手相助),老师说让我当数学课代表。”
哈哈,没想到果子上学第一天就当“官”了,真让人刮目相看呀!于是,我趁热打铁:“既然你都当班干部了,就得展示出领袖的气质,明天上学就自己去,别让我们送你了。”
“那当然,我都和同学说好了,明天一起走。”我们真没想到儿子上小学仅需要一天的适应期。
上二年级后,果子自己坐校车上学了。三年级的时候,他让我们给他办了学生月票,开始坐公交车上学。五年级时,他又提出要自己坐公交游济南。我们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给了他一张济南地图。那一段时间,每到周末果子就拿上月票、钱和手机上路了,不到一个月就把济南逛熟了。有时我们说去哪儿,他会告诉我们坐哪路车,在哪儿倒车,口气就像一个老济南。
当孩子独立经历过很多事情并充分认识到自己潜力的时候,自然能够迎来心理的成熟期。独自游济南的经历对于果子提前适应社会、独立思考以及稳定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扩大孩子的眼界,我们在果子上初一时带他去了一趟上海。我们约定这一路上由他搞定所有的事,从买高铁票到找酒店,我和他爸都不管,让他当家长。
到了上海我们一家三口分两组,我和他爸一组,给了果子一张上海地铁图让他自己玩。我们逛商业区,他去欢乐谷、科技馆等地,中午我们会约个地点一起吃饭,下午再分头行动,晚上回酒店。几天下来我们各取所需,玩得都很高兴。关键是果子对上海的感觉就像对济南一样熟悉,还说以后他要和同学一起出来玩。
去年春节,我们全家去新加坡自由行,一路上还真是多亏了果子。以前为了锻炼他,我们有时候装傻,这次我们是真有点傻,主要是我们英语不行,在飞机上要填入境卡、健康卡,都是英语的,最后都是果子填的,坐地铁也是果子看地铁图(因为是英语的)。
从新加坡到印尼的民丹岛要坐船,又要买船票、填入境卡,这一切都离不开果子。后来果子不愿意和我们一起逛商业区,要去世界名校南洋理工大学去找我一个同事的女儿。果子在酒店给这个姐姐打了一个电话,第二天就自己坐地铁走了。两个孩子一起逛了大学,在学校食堂吃饭,还听了一节课,一直到下午七点才回酒店。回来后,果子跟我说了当天的一些小插曲,说在地铁站等姐姐时,帮一个不懂英语的台湾人买了地铁票,还和一个新加坡人聊了一会儿天。由于和姐姐电话里没说好具体地点,所以等了半小时两个人没见着,果子的手机在新加坡没法打,于是果子就借了一个当地人的电话给姐姐打了,两人这才见了面。
我们听完后不得不佩服,果子不仅懂事了、长大了,还拥有了处事不惊的气度。看来这次旅游,果子不只学习和使用了外语,也学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礼仪,表现出了自身的素质修养以及轻松、乐观的生活态度。
中考前有一天吃晚饭时,果子提出今年中考完后想和同学去上海、南京、杭州(其实这些地方我们带他去过)等地去玩,据说那儿有许多好吃的小吃,但是就怕未成年没法住酒店。孩子爸接着给汉庭连锁店打电话问未成年人是否可以住,结果对方答复只要有身份证就行,不一定要满18岁。这下果子放心了,剩下的就看自己能否组织起人来。
中考结束后,果子真的组织了四个同学到北京玩了一个星期,去了游乐场、听了郭德纲的相声,玩得非常开心。期间,他告诉我们“长城一日游找正规旅行社比较好”,听起来好像很有社会经验的样子。那一次,我明显感觉儿子处理问题比较老到了。
这次的北京自由行,从人员组织到具体事宜的策划主要是果子完成的,是一次真正独立的行动。我感慨:果子的世界越来越大,很有点“笑傲江湖”的风采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一次外出活动,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可以学会怎样与走向个性独立的孩子成为朋友,欣赏他们的成长过程。
现在,果子到了青春期,我明显感到他开始追求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限制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把亲密关系的重点转移到与同龄人的相处上,喜欢创造机会离开父母和其他同龄人相处,在与小伙伴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这个时候,他们仍然视父母为最重要的人,渴望父母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如果父母能与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采取居高临下的方式,孩子自然會将自己的故事与父母分享。我想,果子之所以每次做决定之前都跟我们商量,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尊重、理解并且在必要时给予他帮助。
《道德经》第十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结合家庭教育,我对这段话的解释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们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