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

2015-09-10 07:22徐明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5年3期
关键词:松毛虫泥石流减灾

徐明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自然灾害既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包括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的渐变性灾害,还包括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复习备考中同学们应扎实掌握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和概括自然灾害发生与分布规律,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大纲解读】

【重点剖析】

一、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可分为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的特点。

从时间角度看,具有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的特点。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具有联系性的特点。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具有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的特点。

2.世界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分布地区。

5.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1)台风: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维持地球的热量平衡;增加捕鱼业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削弱太阳辐射,延缓全球变暖趋势;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冻死越冬害虫;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区域及成因。

3.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如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四、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从而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2.自然灾害的应急方法。

(1)洪水应急方法。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电线的电击。

(2)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

(3)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的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4)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典例剖析】

例1.(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灾害的分布特征,涉及我国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知识。

解题思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参考答案:B

例2.(2014年高考山东卷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青海地区的冰雹灾害以及考生读图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可从均匀与否、集中时间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例3.(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气候与涝灾的联系,以及防治涝灾的措施。

解题思路:第(1)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根据上页图可知,6月份到9月份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都较高,所以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2)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参考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跟踪训练】

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2.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要高于D地的原因。B、C两地都是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其发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在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为防治或减轻其危害,应采取哪些对策?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3月~5月,广西大部份地区高温少雨,松毛虫灾害新发生面积为20.75万亩,同比上升10.45%。有报道称: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松毛虫危害区。

(1)本次灾害的松毛虫种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松毛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跟踪训练参考答案

1.(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1)原因:A地气候干旱,植被条件差,地表松散,碎屑物质多,山脉海拔高,山顶冰川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而D地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碎屑物质少。不同之处:B地位于黄土高原区,黄土疏松易被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沟深坡陡,降水变率大;而C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体破碎,多地震,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2)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施工建设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对陡坡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3.(1)马尾松毛虫

(2)具有区域性特点。影响因素:地形、气温。

(3)种类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猜你喜欢
松毛虫泥石流减灾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泥石流
机械班长
夺命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