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宽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关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外化形式。学生正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我们提倡高效课堂,只有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才能使语文课堂有较高的实效。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找准切入点,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
一、对课文进行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批注是阅读感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词句、标点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学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读、想、写有机结合。
二、感受人物内心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字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东西等着我们挖掘。曾听过一位名师上《迟到》一课,他在帮助学生理解父亲那不一般的爱后,让学生进行笔头训练:“面对疼爱自己的父亲,面对深沉的爱,女儿想对父亲说什么呢?”之后学生的所写让在场的老师都震惊。我想,如果没有让学生动笔写的过程,直接让学生说的话,学生的感受可能不会那么深刻。因为当学生动笔的时候,心灵会受到第二次冲击,内心会再一次沉淀,所以才会有后面精彩的发言。
三、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后,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联系自己生活写《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进行辞手法的仿写,如教学《桂林的山水》后,让学生学会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也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写一个片段,如教学《小嘎子和小胖墩摔跤》后,让学生练习写场面描写。也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写一段话,如《白杨》中有这样一句话:“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完后,我让学生仿写。学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哪儿最需要,战士就在哪儿守卫。不管寒风凛冽,不管骄阳似火,战士们总是无言无悔。”“哪儿的建设需要爸爸,哪儿就有爸爸的身影。不管边疆的工作环境多么差,不管边疆有生活多么苦,爸爸总是坚持在边疆工作”……
仿写诗歌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一种习作形式,诗歌语言的简短、节奏的明快和画面的跳跃转换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驰骋想象,放飞梦想,写出富有童趣童真童意的诗作。通过诗歌的写作实践,学生既丰富了情感,又加深了对文本学习的感悟领会。例如五年级下册中《我想》这首诗歌极具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完后我安排仿写,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以下是孩子仿作的一首小诗:“我想把眼睛,装在田野里。看鲜花小草争艳,瞧蝴蝶蜜蜂飞舞。望啊,望——田野的风景是多么美丽。我想把耳朵,贴在大树上。听河水欢唱,和鸟儿鸣叫。听啊,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和谐。”
四、扩写词语
“日积月累”是实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之一,它有一个中心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同时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良好的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可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又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词语有: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体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等16个词语。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词语分为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四类,然后在情境中检测学生积累效果,设计如下:在句子中填入词语,使句子表达更精炼,更生动。(1)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虎背熊腰、身强体壮);(2)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你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点头哈腰、巧舌如簧)。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给出或自选的词语,写一片段(仪表堂堂、神采奕奕、语重心长、大摇大摆),有的学生这样写:他仪表堂堂,对人彬彬有礼,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是我们喜欢的老师。
五、给课文补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学生对人物品质体验更深刻。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通过学习,学生从三位朝鲜人民的感人事例中,体会中朝两国民之间的深情厚,在学生得意得言后,意犹未尽,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么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模仿课文前三段中任何一段的写法,叙真情。虽是仿写,但情真意切。
六、改写课文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教学《鸟的天堂》,让学生改写成一篇导游词;教完《鲸》,有学生改成鲸的自述,写得妙趣横生;古诗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古诗教学中,我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在熟读古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把一些古诗编写成一个小故事。这样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又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大多非常喜欢。
学生读得酣畅淋漓,读出周瑜的心胸狭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镇定自若、谈笑风生。这样的训练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训练,更是在“言”的运用过程中巧妙渗透“意”的熏陶。
七、缩写课文
缩写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将相和》、《武松打虎》等课文篇幅较长,叙述性明显,是缩写的好例子。
八、续写课文结尾。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穷人》,《凡卡》等,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老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这样的续写小练笔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创作平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本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吸纳,不断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