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葛雪珍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针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提出赣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未来赣州市体育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赣州市 体育旅游 发展研究
一、赣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部,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赣州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空间条件。《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推出的六条精品路线中,有三条连线赣州。赣州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分布率高,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2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围绕这些旅游资源可开发山、森林探险、溶洞探险,高尔夫、拓展运动,徒步旅游、定向越野、滑草、漂流、攀岩,蹦极、滑翔伞、热气球、峡谷滑索等体育旅游项目。
2004年在“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赣州市提出了“大力构建赣州大旅游格局,努力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004年10月,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拉开了序幕,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发展。2006年10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开幕式在瑞金举行。自2006年起,赣州市政府相继颁布了《赣州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行动纲要》、《赣州市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工作意见》、《赣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法规,成功举办了以“走进绿色上犹、感受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09中国·赣州(上犹)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新浪网、乐途旅游网、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江西日报、赣南日报等知名媒体纷纷作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2010年两会期间在央视CCTV-1、CCTV-2、CCTV-3和江西红色经典等频道投放了以“风景赣州独好”为主题的旅游宣传广告,宣传推介了赣州市“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四大名片。同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为赣州市旅游业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
二、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制约因素
1.对“体育”和“旅游”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
目前大部分人缺乏对体育旅游的正确认识,他们知道健身对身体的重要性,却不能有效地把握体育和旅游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概念中,所谓体育旅游无非就是离开住所所在地,前往另一个地方参与或观摩一些体育活动或比赛。根据体育和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体育旅游业是融体育、娱乐、健身、探险、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2.旅游经营者缺乏体育意识。
作为旅游业的经营者,包括一些主管部门,对体育旅游认识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看到全民健身活动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人们的健身活动已经不满足于早晨起来跑跑步,下午出去散散步的这种传统模式,而是能够走出去,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达到健身的目的。
3.体育旅游产品稀少。
赣州市真正进行市场化产品“销售”的体育旅游产品很少。如赛事型体育旅游产品,在赣州没有引起我市居民和全国体育赛事观众吸引的体育赛事,赣州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客家人聚居地。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比较丰富、有趣,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参与性与观赏价值,如霸城、打石子、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得到开发而成为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市场销售,算不上体育旅游产品。事实上,赣州并不缺乏体育旅游产品资源,只是开发和市场操作上的缺失导致的。
4.体育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发,现有的体育旅游产品得不到很好的包装。没有良好的体育旅游环境,就不能吸引更多目标客源,也就很难使潜在的目标客源市场转变为现实的目标客源市场。
三、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重视科学规划,建立专家规划指导辅助系统。
赣州市的体育旅游资源分散、品牌分散、市场分散、客源分散、促销手段落后等原因,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迫切需要科学规划,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行整体开发。赣州市的体育旅游管理部门、体育旅游企业有必要与体育旅游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各种体育旅游专家规划和指导的辅助系统。
2.打造拳头产品,创建名牌产品,努力提升体育旅游产品国际形象。
赣州市体育旅游的促销活动异常薄弱,主管部门应充分抓住体育旅游热潮高涨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大促销力度,大力开拓体育旅游客源市场,提升体育旅游产品国际形象,从而促进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3.培养高层次体育旅游人才,加大宣传力度。
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的有惊险的刺激,也有回归自然的感叹,要在具备体育旅游所要求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组建一支专业的体育旅游服务队伍,利用广告媒体及网络给人们提供大量体育旅游信息和相关的体育旅游知识。要突出各地的体育旅游资源的个性化宣传,使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汪现义,龙彦廷,杨嘉.农村地域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以江西赣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78-12379.
[2]党玮玺.甘南藏族自治州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
[3]赵金岭,肖桃芳,施蓓华.红色旅游与赣州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选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
通讯作者:葛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