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备
摘 要: 数学课堂上一个设计优良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中精力,充满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样一节课,导入设计的有效和无效差别很大,那些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导入只是一种浪费,然而目前中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尚有诸多不足,导入的效率不高。要真正提高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教学的创新开始,力求数学课堂的导入讲究实效,它并不只是看老师对于导入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还要看导入内容是否与本节新课有关联,学生是否有兴趣,能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导入 设计理念 导入方法 导入内容
一、设计理念要勇于创新,要面向全体
传统的数学课堂导入往往是老师草草出几个思考题,然后就快速讲授新课,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及学生个体的差异,这种统一模式的导入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提倡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创设导入情境,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思想的形成。
导入设计的理念创新首先体现在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作为一节课的实施者,教师对本节课内容的安排要事先做好周密计划,特别是导入的具体问题设计,必须明确教师主导的思想,在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适应学生和教育的需要。当然也要发挥个体的优势,和学生建议良好的信任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不断优化导入设计才能让后续教学顺利实施。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对于那些好生来说可能是一种享受,可是对那些后进生来说却常常是枯燥无味的,这些情况老师都不能忽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下降,甚至厌学逃学。要让学生自己“开着车走”,而不是老师“拖着车走”,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设计导入问题。
二、导入方法要力求创新,让学生乐学
在多年的课堂导入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要有效必须先要求导入有效。数学课堂导入,是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新教学内容的联结点,是一个纽带,是一个起点,也是教学的过渡手段。因此,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简单地说,后续教学各环节是通过导入启动的,因此导入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精彩而贴切的导入,可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迅速让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良好环境,为一堂课的成功打好基础,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
我们反对那种只会照搬课本,毫无变化和乐趣的导入设计,当然我并不是说课本的导入设计不好,只是我们应该提倡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有变化地进行导入,要有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比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导入,先让学生计算:①4+2=?摇?摇 ?摇?摇②(+4)+(+2)=?摇?摇?摇 ?摇,再提出计算③(+4)+(-2)=?摇?摇 ?摇?摇④(-4)+(+2)=?摇?摇 ?摇?摇⑤(-4)+(-2)=?摇?摇 ?摇?摇。并提问:②③④⑤题与①题比较的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比较后回答:五题都是加法运算,②③④⑤题的加数含有符号;①②两题实际上是相同的。进而引出:像②③④⑤这样的加法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它和小学的加法运算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而且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三、导入内容应注重实效,要体验成功
学生对于一门课的兴趣如何,取决于他在课堂学习中能有多大的成功。《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新课导入环节),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力求简洁明了,抓住基础不放松,特别突出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例如教学“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可以做如下导入设计:(1)如图,有一个由铁丝折成的立方体框,边长为5cm,在框的A处有一只蚂蚁,在B处有一粒糖,蚂蚁想吃到糖,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cm?(2)其他条件不变,把B处的糖换成C处,又该如何?(3)那将立方体铁丝框改成立方体纸盒,上述两题结论又该如何?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教学难点,教师通过趣味化的导入,将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地揭示出来,实际效果非常好。学生由易到难逐步解疑释难,老师顺势导入新课。
四、课堂导入要有的放矢,促学生发展
有的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往往慷慨激情,却离题万里,弄巧成拙。这样的新课导入看似精彩实则很难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目的,自然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智慧起源于动作,思维则是内化的动作,所以在导入时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上“整式的加减”时,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导入新课:请你把自己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很快猜出你的出生月份及你家有几口人,你相信吗?对于和自身有关的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很浓,很快就有几位学生经过计算后把所得的结果告诉我。我也按约定既快又准地说出他的出生月份及他家的人数,这样的快速回答令学生感到十分佩服,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索这一问题。于是在他们急切的眼光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一“悬念”,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设计合理,把握得当,就一定可以让它发挥良好的“敲门砖”的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