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谈口译

2015-09-10 07:22杜钦
考试周刊 2015年50期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语言文化

杜钦

摘 要: 口译与笔译不同,译员通常需要马上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口译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讨论口译实际操作。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英汉口译 语言文化

从古至今,翻译理论都在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此时,在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相比,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目的、译语接收者、译语文化,把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融为一体,这对我国的翻译研究(尤其是实用翻译)不无启示作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凯瑟林娜·赖斯、汉斯·费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

凯瑟林娜·赖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类: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感染文本。赖斯强调翻译时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信息文本要“直接、完整地传递源语文本的概念内容”;对表情文本要传达“源语文本内容概念的艺术形式”;对感染文本要“再造文本形式以直接达到预期的(接受者)反映”(胡作友,2008)。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目的论。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目的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费米尔在其目的论中提出译语接收者是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译语接收者受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对译文的期待及交际需求自然有所不同。费米尔的理论较少提及原文,认为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信息的源泉,这是其理论特点之一。

曼塔利在费米尔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看做是一种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翻译过程看做是一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转换、传递信息的过程。曼塔利的理论将“翻译”和“翻译行为”区别开来,翻译行为指为实现信息的跨语言、跨文化转换而产生的信息传递过程,翻译只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此外,他还强调了翻译过程的行为、译者角色、译语接收者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诺德作为德国翻译研究界的重要人物,于1997年发表了专著《目的性行为》,全面介绍了功能派各种学术思想,并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从而对目的论进行了补充。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语接收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

二、从功能理论看口译特点

口译的文本资料多涉及政治、经贸、外交、谈判等方面的内容,就文体特征看,主要是信息类和感染类文本。信息文本强调传递客观信息和现象,往往重内容而轻形式,为保证真实信息的传递而不惜改变原文形式。诱导文本大多带有宣传性质,功能上突出译文效果和读者反映。口译目的主要是传递信息,同时兼顾信息传递效果,其翻译策略遵从目的论中的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口译发生的场景较其他翻译特殊,译员通常需要马上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他们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口译资料多为信息性,对信息传递的效率要求很高,而译员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介入者,承担的责任自然非常重大。他们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要了解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一般是独立操作,没有机会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要对整个信息传递过程负责,不能仅凭自己的推测随便翻译,必须准确地把原文中最基本的、最实质性的内容译出,尤其是说话者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而不是逐字翻译,以期在这种高压工作环境中进行高效翻译操作。另外,译员还要注意译语是否顺畅。译员作为一个信息中转人,如果译语不顺,交谈双方或一方听不懂,就会影响信息交流的效果。这一点与笔译不同,笔译中句子即使很长、语言不顺,读者也可以反复推敲,了解句子内容,而口译是即时操作,译语通顺与否尤为重要。在这里,口译人员应掌握一定的灵活度,当然,灵活必须以忠实于说话者的中心思想为原则,不可任意删减或添加。这就要求译员不但语言基本功要扎实,汉语和英语表达能力强,还要学会灵活运用释义、意译,尽可能地忠实原文地、以译语接收者文化背景为标准地传递信息。

三、功能翻译理论对口译的启示

1.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选择

口译原语资料多具信息性和感染性。对于信息性文本,功能翻译理论主张准确、真实地传递信息,内容的真实是这类文本翻译的关键,而不是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相似。要保证准确客观地传递原文信息,就必须充分注意源语、译语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可以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一致而使得译语生涩难懂。因此,译文的形式要从根本上顺从于译语的习惯用法,为译语接受者所熟悉。对于结构相似的原、译语,可以采用直译方法;对于原、译语表达方式相差较大的信息,可以根据译语格式进行变通。例如:

原文:假如人民币贬值了,将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进一步冲击,那他们可能货币进一步贬值,于是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人民币贬值,他们就进一步贬值,他们进一步贬值,人民币该不该第二轮再贬值呢?如果我们进一步贬值,它又再贬值,那这样下去,双方全都是受损失的呀。

译文:The devaluation of RMB will further hit the economies of South East Asia and provoke another round of devaluation.There will be no end to this process and both sides will be hurt in the final analysis.(李长栓,2000)

对比原文和译语,可以发现中国人在口头表达时喜欢重复某个信息以强调其重要性,如果译员直接将这种表达方式翻译出来,则会显得拖沓,因此译文合理删减了重复信息,抓住了主要事实、突出重点,语言清晰且简练,同时准确客观地传递了原文信息。

2.文化背景下的口译操作

翻译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语言、跨文化转换而产生的信息传递过程,要考虑译语接受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新的词汇和表达法不断出现,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许多新词和提法(如“超生游击队”、“铿锵玫瑰”等)都没有相应的英语表达法,这就要求译员灵活地运用意译表达其含义。另外,有些英文单词在中国还可以用以表达一些特有的词汇,译员需要作出额外的解释,以便信息的完整传递,避免产生误解。例如:

原文:你比如说原来农民到城市来有很多困难,有户口制度,还有其他的问题呢就是说到城市里来没有户口就不能买粮食,就不能吃饭。但是在我们取消了粮食配给制度之后,把那粮票取消以后,那么这个农民到城市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我记得那个时候的粮票都可以卖钱的,因为农民要买,现在他不需要这个东西了,那么就是说这个是一种改革的结果,使得农民有这种可能到城市来。

译文:At that time it was difficult for farmers to go to town because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ce registration system. There are other issues. For example,food coupon,which was rationed exclusively to the urban residents and with which they could buy.Farmers didn’t have it and they couldn’t buy food in the city.They had to buy the spared coupon from the urban residents if they wanted to buy food in the city.But now the ration system is abolished and people don’t need coupon to buy things.So farmers can work in town now and this is a good result of our reform.(李长栓,2000)

译文中补充了“粮票”的概念,并且对原文结构做了相应调整,抓住了要点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了原文内容,这就考虑到译语接受者的文化背景,有效地实现了翻译目的。

四、结语

功能翻译理论对口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它讨论了翻译目的、译语接收者、译语文化等问题,将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融为一体,为口译工作者确立翻译策略选择的三种原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有效地指导口译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亮.从功能翻译理论谈实用文体的翻译[J].新疆: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9(4).

[2]胡作友.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安徽:学术界,2008(6).

[3]李长栓.汉英口译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功能翻译理论语言文化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述评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研究
对症下药,让成语运用熠熠生辉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