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青 袁瑞堂
一、教学内容的情感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变量,是教与学活动的联结点。有效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发展性,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兴趣的产生首先取决于其对学习内容本身的情感需要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是一个从情感上的“认同”向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以自身的经验为参照系,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来自于学习内容与学生自我经验之关系的亲身体会和价值判断,其所反映的因果关系直接制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同”。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小学学习内容中,情感内涵的建构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也充分利用了其表现力和形象感染力,积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所能产生的相应的情感“共鸣”,进而自觉地将学习内容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应当”的行为准则。但是,学习内容毕竟是静态的东西,而学生的经验和课堂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的产生背景都是动态的,突破静态的学习内容表达,优化并构建动态的“有情感意义”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认识及情感反应,必然直接制约他们的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习素材进行重新地审视与加工,挖掘隐含于学习内容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扼杀。
二、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的连续展开。有什么样的过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过程决定结果。
首先,教学过程要关注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而展开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交往的双方,具有相同的主体地位,彼此是平等的,但在能力与情感发展上又不是对等的,因此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即使是学生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这种“不对等”和“差异”,才有了教育,才有了教学交往。交往是形式,互动才是其内在机制。教学交往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心理上的相互影响,从而实现了各自的发展。因而,有效教学十分关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
其次,教学过程始终要以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载体,关注学习过程中策略的学习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感受和理解知识、技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知识和能力的内化中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
三、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者张大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主体的求知欲,调动积极的情感,从而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的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
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它与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与教学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不同的教学环境往往会将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乃至学习成绩等,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音乐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二是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包括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物理环境包括教学场景中的道具布置、影响视觉的一些影像、优美的旋律等,物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优美的旋律中配置动画图片,会使学生更容易表现出积极欢快的心境,自然地走进教学情境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