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旭梅
在物理与化学那里,我们得悉不动声色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质,是人体75%的构成,生命演化中的重要元素。
地理为我们铺陈开大洋的广阔,绵延出海峡的逼仄。水之本体在柔软;而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在板滞的大陆间柔若无骨的水,竟可以坚硬成使人类漂移与间隔的特质力量。
于是,在物理时空下的精神响应里,语文的“水”有了许多的表情。“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里,碧绿的爱情在水里生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历史中奔腾的豪情的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个体人生残缺的幽怨的水……这是柔软,这也是力量。
历史为我们延展水的另一种力量。
在黄浦江水里,我们认识了梁启超,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中难以逾越的高峰人物;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年青的康德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
亲爱的孩子,当你执笔书写“水”的造字之初的形态,有无在三笔简省的弯曲中体味到什么?这个约占地球71%区域的水,居无定所却又无处不在,因而最纤细又最盛大,最绵密又最宽广,智慧的古人不以繁笔却以简笔来呈现,认同的是怎样的一种质地呢?
少即是多,少而能生多,因为“少”是“多”的意义转达,是凌厉的目的性的和缓包容,是柔而能强的力量的内敛,是外在的行止与内在的原则充满和谐的统一。世间万物,当他处于柔弱,就充满了生机,就不可战胜与占有。水的一面是柔弱,另一面则是摧枯拉朽!水以无形之态任你横来竖往,百般调弄,形改而神不变。
——这就是人类灵魂敷演于自然的高贵的精神。
亲爱的孩子,让我们这来自草野间的灵魂,以水的柔软与力量,承续那来自人类文明与人性温情的遥远深广的倾诉与邀约,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在人类之爱与历史的责任中顽强地保持着高贵、完好的内质,让历史的天空为我们感动流泪!
(摘自《师道》 2012年第10期,本刊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