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方式有多种渠道,要建立健全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同时,《决定》中还提出,要大力引导普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通过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重点开展本科职业教育。因此,在重点展开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建设的职业教育环境下,其本质是要破除传统本科高校的办学方式,以新的视角、根据转型发展的要求进行革命性变革。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技術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含义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开展适当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合适的职业训练,使其掌握在某一领域中从事该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技能。其主要特征是产教深度融合、工学交替、职业需求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高度衔接,主要目的是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培养途径展开简要的阐述。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含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式有别于传统高校,那么在其培养体系下培养出的准职业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顺利发展呢?我们就很有必要厘清职业素养的基本含义。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依据他的“冰山模型”理论,个体的职业素质划分为浮在表面的“冰山表层部分”和藏在“冰山深层部分”。“冰山表层部分”是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因此表层部分容易观察和了解,相对而言,改变和发展也比较容易。与此相对应的是,“冰山深层部分”是内在表现,其中包含角色意识、动机、需要、自我意识等要素。这些是个体内在的、主观的特征,难以做到客观测量,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对个体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个理论模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作为一座冰山。冰山表面部分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显性的职业素养,冰山深层部分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是隐性的职业素养,而且隐性的职业素养是决定个体将来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关键部分。
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个体从事本职工作或完成特定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操守的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绝非利用课堂教学或简单的几项活动就能养成。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课堂教育,还涉及到训练方式、职业环境等综合体系,每个体系都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共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
检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因为优秀的职业素养不仅是毕业生学习、创新的必备素质,而且更是个体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最基础、最关键的素养之一。此项素养是按照国家规定、行业性质、岗位需求的标准,通过权威机构的考核,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的活动。换句话说,专业技能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来顺利就业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保障。具体来讲,专业技能包含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行业所要求的外语及操作计算机技能、与行业或岗位相关的资格证书的认证等。
(二)团队意识
此项素养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合作精神。只有具备团队意识的人,才会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队精神可以调动各方面的智慧、资源,形成合力,以最高效的速度完成任务。在一个团队中,可能会出现意见相左、互相排斥的情况,但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为了目标的达成会妥协、融入团队,最终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团队愿景。
(三)担当意识
此项素养就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能认真、自觉地履行。拥有责任意识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具体的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责任意识并不是说在工作中不会犯错,相反,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表明在工作当中具有进取心。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责任意识,即使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也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再简单、再安全的工作也会出错。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个命题同样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此项职业素养要求技术技能人才根据目标的要求,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颖的、开创性的办法,进而使问题顺利解决。创造力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各种智力成分相互作用、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合力。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它包括技术技能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的人格特征、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在顶层设计中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上升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顶层设计中的地位,在进行专业改造升级、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等项目中,应重点考虑对职业素养的实践和探索,将职业素养相关课程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元素或内容,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实习实训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之初是以社会需要、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构建实习实训培养方式,进而使学生在生产、工作一线的实习实训中切身体会到职业素养意识的重要作用。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切身感受。最终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前感知社会和职业,并且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今后的工作角色。运用实习实训式的培养方式,让学生能深入一线行业、岗位,真正体会岗位对自己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并在工作中掌握该行业的规范、要求,有效提高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的竞争力。
(三)校企联姻,在“工学结合”中提高职业素养意识
通过校企联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在实习、实训、实践中渗透企业经营方式,更要将部分企业经营模式融入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去,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软、硬环境,培养遵守行业或岗位职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工学结合”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对应的行业或岗位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将相应的行业或岗位标准设置到相关课程中,建构与行业要求完整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聘请企业经理、老总到学校教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持续推进职业素养工作的建设。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职业素养对行业要求、岗位需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整合心理学、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知识,让这些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一线课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集中安排教师接受培训或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等形式,提升教师本人对职业素养教育的理解,使其具备扎实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要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方面提高企业参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职业素养教育,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质量。
(五)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校园氛围
优良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上,应科学合理规划,在校园建筑上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等基础元素。在校园文化软件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宣传阵地开展有关职业素养的宣传,如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职业观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要把职业素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唯有如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才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