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二语写作纠正性反馈研究综述

2015-09-10 07:22刘鹃
考试周刊 2015年94期

刘鹃

摘 要: 书面纠正性反馈能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哪种反馈方式更有效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国内有很多研究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二语写作纠正性反馈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反馈方式的有效程度,旨在为将来的外语教学和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二语写作 纠正性反馈 反馈方式

1.引言

纵观整个大学英语教学,随着“过程教学法”的深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了“反馈”这一概念。何为反馈?教师反馈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激励和巩固知识(Vygotsky,1978)。Keh(1990)将反馈定义为“读者向作者提供输入,为作者修改文章提供信息,产出基于读者的文本(reader-based prose)”。反馈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作文语篇层面的反馈,包含内容和组织结构;二是针对作文表层语言错误的反馈,包含语法、词汇、拼写、大小写等(郭翠红,秦晓晴,2006)。20世纪70年代,过程教学法盛行的时期,教师及研究者普遍地认识到教师反馈的重要性(Hyland & Hyland,2010;Guo&Qin,2006)。近三十年,书面纠正性反馈一直是国外二语写作研究的焦点,国内学者的研究开始的较晚些,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这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国外纠正性反馈研究

书面纠正性反馈一直是国外二语写作研究的热点。Truscott和Ferris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的争论,拉开了国外对二语写作中的反馈进行广泛研究的序幕。Truscott(1996)坚持认为纠错反馈无效甚至有害,应当被舍弃;而Ferris(1999)不仅指出了Truscott研究的局限性,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Ferris,1995;Ferris et al.2000),以证明纠错性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准确性。基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2.1纠正性反馈是否有效

第一类关于纠正性反馈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一些研究显示,纠正性反馈对学习者帮助很大。Fathman和Whalley(1990)研究发现受到纠错反馈后的学生很少再出现语法错误。Ferris(1997)考察了47名水平较高的英语二语学习者的110份学期论文第一稿的批注和最终评论,研究结果显示,批注对二稿的修改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在Ashell’s(2000)的研究中,结果显示反馈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形式上的准确性,后测分析也表明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对于语言形式上的反馈。然而,也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纠正性反馈对提高学生写作中语言的准确性没有益处(Kepner,1991;Polio,Fleck,&Leder.1998;Robb,Ross,&Short reed,1986;Semke,1984;Sheppard,1992)。在Semke’s(1984)的研究中,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直接反馈组,符号反馈组(学生自我纠正),只评价内容组,最后一组直接反馈和评价内容相结合组。最终发现三个反馈组和内容评价组在语言准确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2.2何种反馈方式更有效

第二类关于不同类型的纠正性反馈效果的研究。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学生和教师都偏爱直接反馈。Ziv(1984)对4名纽约大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显式和隐式反馈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显式反馈对学生帮助大于隐式反馈,尤其在句子层面,因为接受显式反馈的学生更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句子的问题。Ferris(2000)通过对学生二稿写作的调查,分析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效果,发现接受直接反馈的学生二稿写作优于接受间接反馈的学生。Komura(1999),Rennie(2000),Roberts(1999)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然而,也有很多研究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间接反馈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或者达到和直接反馈类似的效果。Lee(1997)认为教师直接纠错行为虽然意图是好的,但是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反馈。Ferris和Roberts(2001)调查了72名英语二语学习的大学生,将其分为3组,标出错误类型组,只画出错误组,无反馈组。分析二稿后发现,三组无区别。Robb等人(1986)将日本某一大学的大学生分为4组,显示反馈组,标出错误类型组,只画出错误组和批注组,结果是所有组都有提高但无明显差异。

3.国内纠正性反馈研究

国内对二语写作中的反馈研究起步较晚一些,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才开始逐渐关注反馈。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效果是否显著

国内学者对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探讨存在分歧。一方面,不少研究表明书面纠正性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时表达的准确性。陈晓湘、李会娜(2009)研究了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效果。李竞(2013)采用样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了EFL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的效果。他们的研究都表明教师的纠正性反馈对学生写作语言准确性及写作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显示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效果不显著。贝晓越(2009)通过8周的实验,考察在多次重复写作任务的条件下教师反馈的效果,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确定纠正性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3.2从不同反馈主体及不同的反馈方式研究反馈效果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表明,书面纠正性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学生在二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提高语言准确性和二语写作水平。国内目前也有很多相关研究,主要有不同反馈主体的对比研究,杨苗(2006)和杨丽娟等(2013)的研究表明,学生能有效地利用教师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修改作文。两种反馈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但反馈的侧重点和有效程度不一样。第二类是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效果研究,主要研究者有:张玮、邓跃平(2009),陈晓湘、李会娜(2009),姜琳、陈锦(2013)。此类研究的结论并不相同,目前尚无何种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更好的定论,原因在于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往往只考虑了反馈方式这一变量而忽略影响反馈效果的比他变量。另外,苏建红(2014a,2014b)的研究探讨了影响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考察了学习者对反馈态度的看法和态度问题,宋铁花(2011)、邱兆杰(1997)、李竞(2011)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

4.结语

就目前相关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理论性不足,实证性研究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多纰漏;实验设计的变量对学习者个体差异考虑不全面;研究的内容重复性较多。到目前为止,关于纠错方式是否有效、哪种反馈方式更有效的研究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未来该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应采用多维度的研究设计,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深入考察影响纠正性反馈的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Ashwell, T. Patterns of teacher response to student writing in a multiple-draft composition classroom: Is content feedback followed by form feedback the best method?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9:229-255.

[2]Ferris,D. R.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commentary on student revision. TESOL Quarterly,1997.31(2):316-337.

[3]Truscott,J.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 Language Learning,1996.46:326-368.

[4]陈晓湘,李会娜.教师书面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5):351-358.

[5]郭翠红,秦晓晴.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研究的视角及对大学英语作文评改的启示.2006.29(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