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仁孝
“十二五”以来,国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为了解示范试点进展,推动湖南省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湖南省发改委会同省社科院组成调研组,赴郴州、岳阳、衡阳、娄底4个市,实地调研了7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总体上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亮点在哪里?
这次调研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2013年启动,娄底市和资兴市获批。第二类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从2012年起每年评选一批,湖南衡阳松木工业园、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郴州桂阳工业园、衡阳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先后入选。第三类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0年启动,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永兴工业园先后获批。应该说,三批示范试点各具特色,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
示范城市: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娄底和资兴市两市积极探索资源性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不少工作亮点。比如,娄底市依托涟钢、海螺水泥等大型企业,实现余压余热余气的梯级循环利用,大宗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冶金、电力行业新产生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推进种植、养殖、林业之间的循环链接,以味菇坊为龙头,采取示范带动+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农林废弃物→杏鲍菇、菌糠、秀珍菇等高端菇类→有机肥→农林生产”的循环链条,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所有资源充分利用,而又不产生新的废弃物。再比如,资兴市依托江北工业园20余个项目引进新型环保冶炼、贵重金属回收和工业废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初步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综合利用的循环框架,构建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少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2014年园区减少废水排放25.6万吨、废渣综合利用9.8万吨,年新增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试点园区:产业形成了循环体系。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衡阳松木工业园、水口山经济发展区等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增强了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岳阳绿色化工园,长炼片区的管廊实现了园区企业和大厂资源互换,凯美特气体、中创化工、环氧丙烷等项目利用大厂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厂园共生循环体系日渐成型。再如衡阳松木工业园,园内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产品“一条龙”生产,衡阳恒光科技公司管道将生产的二氧化硫输送到“瑞达电源”,“衡钢”的蒸汽连接至园区各企业,每年45万吨的蒸汽为园区企业提供清洁能量。金山水泥厂则可以把园区的一些废渣吃掉,“建滔化工”“瑞达电源”等企业产生的电石渣、煤渣作为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进行再利用。还有,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华兴实业、凯威化工等企业利用水口山集团公司废渣及尾矿生产氧化锌、硫酸锌等系列产品,园区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网络,初步形成了铅锌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链和共伴生稀贵金属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示范基地:资源实现了循环再生。汨罗工业园和永兴工业园在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过程中,依托国家支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无中生有”、变废为宝,为全省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汨罗模式。汨罗工业园围绕“回收网络化、分拣智能化、产业链条化、业态无害化”发展思路,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建起了一座千万吨级“不需开采的矿山”,2014年园区回收公司发展到206家,收购网点5000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络,资源回收量达235万吨,年生产再生铜25万吨、铝34万吨、塑料54万吨、钢12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实现税收8.1亿元,被誉为“没有铜矿的铜都、没有铝矿的铝都、没有化工厂的塑料之都”。永兴特色。永兴工业园积极发展以有色金属工业“三废”原料综合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力争打造园区的“名片”。园区有4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白银产量跻身全国10强,16家企业进入全省有色金属行业50强。园区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新增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家,规模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20%,利用城市矿产资源80多万吨,生产各类稀贵及有色金属20多万吨。
难点有哪些?
尽管循环经济各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呈现了很多亮点,形成了独特的湖南模式,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难在项目实施。因实施条件发生变化,有的试点项目难以实施,需要调整建设内容。比如,岳阳化工产业园有5个项目、衡阳松木工业园有4个项目都要申请调整,衡阳市、娄底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因业主原因导致项目实施缓慢,湘潭市餐厨项目因群众抵制而暂缓建设。娄底市循环经济城市创建有部分项目实施困难,如不加快项目建设,将会影响到试点示范成效,也难以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同时,项目建设配套压力较大。
难在效益提升。调研发现,不少再生资源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微薄。究其原因,有市场影响,如娄底森泰再生资源公司年处理50万吨废钢项目,因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实际处理量远低于设计处理能力;有技术因素,如部分矿区企业缺乏资源再生关键技术,对伴生矿、尾矿、冶炼渣综合利用率不高,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也有政策影响,如涟钢煤矸石发电和余热发电未能享受上网电价,每年损失近千万;汨罗同力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公司去年的财政基金补贴1.6亿元,到目前才到位6800万元。
难在政策配套。在地方法规上,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餐厨废弃处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湖南省地方性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在政策执行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企业退税流程长,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在政策支持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与之配套的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略显不足,一些行业标准也未建立。
重点抓什么?
通过调研发现,湖南省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实践,对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当前,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抓产业,加强科技创新。调研了解到,永兴众德环保、娄底三泰新材等拥有专利的一批企业,效益很好。而汨罗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因缺乏核心技术和后续制造,效益就差一些。可见,提高循环经济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关键在于强化技术支撑。要注重自主研发,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依托科研院所,加强物质再利用与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接技术的研究攻关,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附加值产品。要注重靠大联强,充分利用五矿集团的优势和株冶、株化集团搬迁的机遇,突出有色冶金、化工等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形成湖南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要注重搭建平台,推动成立省级循环经济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提升。
抓保障,加快立法进程。从调研情况看,缺乏法制保障是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2009年就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湖南省目前还处在调研论证阶段。在调研座谈中,各地对循环经济立法期待已久,期望值高。加强湖南省循环经济立法工作,重点是构建三个体系:构建法规体系,就是要加快推进湖南循环经济立法,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借鉴外省市制订循环经济地方法规的做法和经验,广泛征求意见,争取尽快出台。构建政策体系,就是要针对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处置、商品包装、一次性消费用品等方面出台配套的具体管理规定,完善政策机制。构建评价体系,就是要根据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类型较多、差异较大的特点,建立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试点示范单位和企业建立统计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抓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很多人对循环经济的常识了解不多,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度不高,甚至有些从事循环经济企业的负责同志,也对循环经济不太了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普及常识,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编印教材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典型,收集省内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和典型案例,开展集中宣传,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大家了解身边的循环经济,认识循环经济的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