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文
编者按: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风向标,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当前中英、中日、中美关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焦点。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关重要的大国关系,才能在崛起的进程中把握时代的机遇,化解危机,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本刊特约专家对英国对华外交政策的考量及中英关系走向,当前中日之间的问题及中日关系研究的重点,中美关系缘何跌宕起伏、未来走向如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奉上,供读者参考借鉴。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习主席受到英国王室、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超高规格接待,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发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就英国方面而言,积极推进中英关系全面发展是卡梅伦政府推动英国外交适应当今“网络化世界(networked world)”的重要实践。展望未来,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未来国际关系走向具有示范意义,值得进行深入解读。
战后英国外交理念的三波变化
历史上,英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从不讳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的“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至今仍是国际关系方面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从1814年击败最大的挑战者法国到二战后英帝国土崩瓦解,英国在一百多年间充当“世界霸主”。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在此期间英国几乎介入了世界上所有的国际冲突,但到谢幕的时候却居然没有留下一个“死敌”。这是因为,作为霸主的英国一直奉行“均势政策”,以“光荣孤立”的姿态凌驾于相互倾轧的列强之上,结盟时从不“感情用事”,冲突结束会立即与曾经的敌对国家在理性的基础上重建关系,避免双方因仇恨而留下死结,因为那样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这种理性务实的外交传统,对战后英国外交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外交理念经过了三波变化。第一波是战后初期,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构想,主张利用英国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的“特殊关系”,充当三者之间的纽带,试图以此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这似乎是当时让英国人至少在臆想中“仍然握有开启未来安全与幸福的钥匙”的唯一办法。[1]但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彻底粉碎了英国人的幻想[2]。1961年9月,对美国失望至极的英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几经波折,1973年1月1日英国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战后英国外交理念的第二波变化过程发生在1979年底撒切尔夫人上台到2007年布莱尔下台期间。在这个阶段,英国重拾“英美特殊关系”的说法,又想借美国之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大国作用”。1979年到1997年保守党执政期间,英国与欧共体国家的关系越搞越糟,在欧洲社会条款、申根协定、欧元区等问题上都选择了说不。结果,在新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英国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战争,美国对英国在自己的“后院”动武表示“中立”,算是给足了盟友面子。也许是受此鼓舞,1997年布莱尔上台后进一步提高了鼓吹“英美特殊关系”的调门,宣称英国“要全方位地深化与美国的关系,我们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桥梁,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这种位置。如果英国和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合作,那英国就什么都能做到。”[3]不难看出,布莱尔的外交理念其实又倒回到了“三环外交”的模式。这种理念的结果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英国接连卷入美国主导的在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进行的战争。其中,英国遭受批评最多的是2003年与美国组成联军入侵伊拉克。当时英美两国的借口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持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到地区和世界安全,到战争结束时却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2015年10月,布莱尔在接受美国CNN专访时,首次为12年前的伊拉克战争道歉,承认那场战争是目前“伊斯兰国崛起”和中东乱局的原因之一。
战后英国外交的第三波变化发生在布莱尔下台之后。当时,英国社会各界和工党内部对布莱尔紧跟美国亦步亦趋的做法普遍不满。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大卫·米利班德表示:“我不确定英国作为桥梁的地位是不是对的。它集中体现了我们与欧洲的矛盾关系,表明英国把欧盟视为一种双边关系的对象,而不是一个身在其中的机构。但是,随着印度、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这一概念就肯定是不恰当的了。我更愿意把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描述为一个‘全球中心(global hub)’。”[4]这就挑明了英国要在外交上与美国“脱钩”的意思。当时的在野党领袖卡梅伦也曾批评布莱尔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对外动武方面持谨慎态度。2010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为与工党外交政策保持距离,卡梅伦强调要通过适应世界的变化更好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担任英国首相六个月期间,我看到的是英国处在所有重要全球性对话的中心,所以我不同意关于英国衰落的说法,我坚定地相信这个开放、网络化的世界加强了英国的力量,但是世界上如此巨大的变化意味着英国要去适应”[5]。
卡梅伦政府外交框架里的中国
事实证明,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适应“网络化世界”的过程并不顺利。上台执政之后,卡梅伦的外交政策充满矛盾。他宣称自己是“自由的保守主义者”。在对外关系方面,“自由”的意思是英国应该积极“介入”世界事务,推广“人权”和“民主”价值观;而“保守主义者”则意味着英国在参与国际事务时应该更加谨慎和现实。联合政府上台之初,“自由”的方面占了上风。2011年3月,英国参与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袭行动;2012年5月,卡梅伦不顾中方抗议正式会见达赖;2013年,联合政府要求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但被英国国会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拒绝。
在中英关系方面,英国联合政府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理性务实的。卡梅伦见达赖后很快认识到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坚定立场,随即主动进行了不少促使两国关系回暖的尝试。2013年12月2日至4日,卡梅伦率领英国史上最大的贸易代表团访华,中英关系重回正轨。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英时,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中英关系进入快车道。2015年3月初,威廉王子带着英国女王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亲笔邀请信访华。当月,英国成为首个宣布申请加入由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的西方国家。
2015年5月英国议会选举中,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得以单独执政。摆脱自由民主党的掣肘后,卡梅伦在对外关系方面明显更加务实,对发展中英关系表现得特别积极。2015年9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期间,为英国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出明确信号,对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这一重大构想做出积极回应。据报道,此次习近平主席访英前,卡梅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中英关系进入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可以说是‘黄金时代’”。[6]
在外交理念层面上,第二任期的卡梅伦更加强调外交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价值。在保守党2015年年会上,卡梅伦说道,“现在的国际竞赛是面向未来财富与就业岗位的竞赛”,“我们国外的朋友和竞争对手看到的英国是一个把自己的房子归置得井井有条的崛起的国家。他们看到是一个相信自己的国家。但是,我们国家的复苏仍在进行当中。它是脆弱的,如果出现决策错误,形势可能很容易就会被逆转。”[7]
对英国来说,搭上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这班车非常重要。第一,中英贸易关系提升的空间很大。根据英国上院听证会记录引用的数据,近十年来,英国在对华出口方面明显落后于德国和法国。2003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27.86亿欧元,同期德国为182.64亿欧元,法国为46.97亿欧元;2012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119.81亿欧元,同期德国为665.48亿欧元,法国151.34亿欧元。[8]英国在对华出口方面与德法的差距缩小,未来提升空间很大。第二,英国将加强双方金融合作视为中英关系的重点领域。据英格兰银行预测,此后1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将从目前占全球GDP的5%增加到30%。目前,美国和欧盟国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对英国来说,与中国这个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搞好关系无疑是维持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所必须的。第三,英国对中国投资充满期待。2004年,中国在英投资存量为1亿美元,到2014年增加到400亿美元,英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对英国的投资可望达到1050亿英镑。[9]
卡梅伦政府积极推进中英关系发展,当然不仅是出于经济考虑。英国著名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专家指出,面对国内紧缩和国际秩序不确定性增强的现实,英国这样的中等强国确定对外政策属性时将会越来越困难。[10]对卡梅伦政府而言,摆脱战后英国在“欧洲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间摇摆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一方面,2017年英国将要举行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无论结果如何,英国在欧洲进一步边缘化几乎已成定局。卡梅伦谈到退欧公投时承认,英国人岛国性格中的“独立、豪爽和捍卫主权的热情”使其对欧盟目前在欧元区、竞争力和民主赤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感不安,举行脱欧公投的目的是要推进欧盟做出改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英国的诉求已经得到欧盟方面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布莱尔时代之后,英国已经不可能再指望“英美特殊关系”来发挥“大国作用”。在这个“网络化的世界”,只有采取更加独立和开放的外交政策,才能发挥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等强国应有的国际作用。而这也正是卡梅伦近来反复强调的:“英国的特性不仅在于它的独立,而更在于它的开放。我们永远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面向世界的国家。”[11]在英国这种新的外交框架中,中国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黄金时代”中英关系的三大看点
此次习主席访英的最大收获是将中英关系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果说前者是国与国之间最高规格关系的话,那么后者则更加强调这种关系的全球性和长期性,而这也正是“黄金时代”中英关系的主要内涵。
10月21日,习主席在伦敦城市长晚宴讲演中全面阐述中国发展“黄金时代”中英关系的四项原则:第一,坚持长远和战略眼光,增强政治互信,不因意识形态差异或一时一事上的分歧影响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第二,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视彼此发展为自身机遇,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第三,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第四,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国际合作中敢为人先,引领世界发展和改革潮流。[12]正是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强调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保持独立性和开放性英国才能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真正建起“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展望未来,这个升级版中英关系主要有三大看点。
第一,中英两国将不断拓展经济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在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双方有望率先在“国际产能合作”、“第三方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中英关系成为“升级版”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典范。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核协议。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中方联合体和法电集团合作,共同出资在欣克利角C核电站建设两台欧洲压水式核电机组,中法双方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此项目不仅有利于改善英国能源供给,而且可望使中法投资者长期获益,实现国际合作中的多赢。
第二,中英关系引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2014年习主席访欧期间,提出了建构中欧和平、增长、改革和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战略构想。此次访英期间取得的成就,正是落实这种构想过程中的最新进展,将对未来中欧关系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英《联合宣言》重申,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呼吁早日开展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对推进中欧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英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和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共同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稳定的重任,未来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英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非挑战。经济上,中英双方对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持积极态度。英方顶住美国的压力,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承诺将积极研究同中方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显示了支持中国发挥更大国际作用的积极性。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合作,有望成为中英关系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同时,中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长期保持良好沟通,在有效应对西非埃博拉疫情,解决伊朗核、南苏丹等问题等方面都保持了积极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10月21日,习主席在伦敦城市长晚宴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不断创新、升级合作关系。在这方面,“面向21世纪的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无疑是一个重要进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海娜)
[1] Winston Churchill, ‘Speech at a Conservative Mass Meeting, Llandudno, 9 October 1948’, 转引自Michael Harvey,Perspectives on the UK’s Place in the World,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files/chathamhouse/public/Research/Europe/1211pp_harvey.pdf.
[2] 1956年10月,英法两国因埃及纳赛尔政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入侵埃及,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责令两国立即停火,致使英国以最屈辱的方式退出中东,标志着英帝国时代的彻底终结。
[3] Tony Blair, ‘Speech at the Lord Mayor’s Banquet’, 10 November 1997, http://tna.europarchive.org/20050302152644/http://www.strategy-unit.gov.uk/output/Page1070.asp.
[4] David Miliband, ‘Speech at the FCO Leadership Conference’, Queen Elizabeth II Conference Centre, London, 4 March 2008, http://www.fco.gov.uk/en/news/latest-news/?view=Speech&id=4616832.
[5] Cameron, ‘Speech to the Lord Mayor’s Banquet’, 2010.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speech-to-lord-mayors-banquet.
[6] 卡梅伦:此访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http://news.sina.com.cn/c/sz/2015-10-18/doc-ifxivscc0155789.shtml.
[7] 卡梅伦在保守党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https://www.conservatives.com/manifesto.
[8] 2013年10月31日英国上院关于中英关系的辩论: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K and China,www.parliament.uk/briefing-papers/lln-2013-031.
[9] 未来十年中国将对英国基建投资1050亿英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028/150342440.shtml.
[10] Michael Harvey,Perspectives on the UK’s Place in the World,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files/chathamhouse/public/Research/Europe/1211pp_harvey.pdf
[11] 卡梅伦在保守党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https://www.conservatives.com/manifesto.
[12]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演讲(全文), http://news.sohu.com/20151022/n423900216.shtml.
[13]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演讲(全文), http://news.sohu.com/20151022/n4239002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