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美
2014年11月3日,梅赛德斯一奔驰专为中国用户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中心(Mercedes-Benz Research&Development China)在北京盛大开幕。在揭幕仪式上,奔驰借机发布了由中国北京和德国斯图加特的两家研发中心合作完成的G-Code概念车,它结合了掀背车与跨界车的设计理念,奔驰将其称为“Sports UtilitvCoupe(SUC)车型”,专为亚洲市场而设计。
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重回豪华车“老大”的一步棋
在马年春晚上,小品《扶不扶》里面有句台词:这么和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戳中了很多人的笑点。我要说的不是“老人摔倒了扶不扶”这个问题,而是“大奔”在国人心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或许在对手看来,奔驰由于其极具号召力的品牌实力,在中国即使“躺在Logo上睡觉”都没问题。但实际上,奔驰因新车型更替慢、销售渠道混乱等因素,一度在华表现疲软。不过今年以来,随着奔驰重组在华业务,加上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奔驰开始发力。今年前三季度,奔驰在华累计销量203485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0.5%。不仅如此,随着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的建立,奔驰越发重视中国市场。该项目总投资8.65亿元人民币,在两年内,将有500名梅赛德斯一奔驰的高级工程师与设计人员,(其中超过80%为中国人),在此展开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工作。
现为戴姆勒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执行官的Hubertus Troska(唐仕凯)表示:“在汽车行业,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已认识到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着力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研发能力,这是我们积极行动的结果。”梅赛德斯一奔驰全球研发总监Thomas Weber同时表示:“中国研发中心的开幕,正在兑现着我们推动中国汽车技术国际化的承诺。通过梅赛德斯一奔驰建设在全世界各主要市场的强大研发中心网络,梅赛德斯的产品将会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这也是我们力争10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汽车制造商,走出的很重要的一步棋。”
定位——比GLA尺寸更小
这款“2+2”座的SUC车型,长4.10m、宽1.90m、高1.50m,车门为对开式设计,具有轿跑车特点的线条、力道十足的轮拱以及隐藏了A柱的流畅车身。一气呵成的车身玻璃与赛艇的座舱玻璃很相似,带来极为顺畅的流线型格局,即使在静止状态下,G-Code都能让人感受到蓄势待发的视觉冲击。通过巧妙的设计,G-Code看上去就像是将可伸缩顶篷纵梁以及充满张力的车篷浮空于车体之上,从而显现出整辆车的轻质感。G-Code让人第一眼看到就能感觉出它所具有的全路况能力。短前后悬、加大的离地间隙以及铝合金前后护板无不彰显了它的SUV特性,21英寸的铝合金轮毂又为这款紧凑型SUV提供了坚实的抓地力,将这款车型强大的通过性表露无遗。
格栅——“星芒矩阵”中的数码世界
《星际迷航》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号”飞船无人不晓,尤其是伴随着蓝光出场的曲率飞行早已成为大众熟知的经典场面。而设计师为G-Code打造了和“企业号”一样具有迷幻色彩的前脸。在传统的进气隔栅位置,设计师以“三叉星”徽和两扇镀铬合金格栅为中心,周围用一体显示屏将其包围。创新的空气偏转装置通过侧面和前底部的排气孔冷却发动机。精密而多层次的“星芒矩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G-Code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发出柔弱的蓝色脉冲光:而在处于全电动模式下时,散热隔栅中的星芒矩阵会闪蓝光。在混合动力的运动模式下,星芒矩阵又会变成亮红色。除了创新的散热隔栅,“G”形日间行车灯同样夺人眼球。A柱顶部的两个可折叠摄像头取代了经典的后视镜,在G-Code停车后,将收回到A柱中。同时,一整条贯穿车尾的LED光带,为G-Code营造出一种舞台氛围。
内饰——不仅仅是非黑即白
G-Code内部,深色与浅色区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色彩方案除了可以带来个性化的效果,还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黑色部件营造的是稳定、耐用或实用的视觉效果,如防尘地毯或碳纤维座椅支架:白色部件则体现了舒适与健康,如座椅和扶手上柔软的皮饰。对比鲜明的内饰透着一股现代的奢华感,同时将混合动力系统的各个模式结合在一起。同时,宽屏显示器融合了进气格栅的“星芒矩阵”和多重色彩,造就了车内多样化的灯光效果。
优质座椅设计形似贝壳,在碳纤维和皮革材质的打造下,如同雕塑一样优雅。另外,它们都配备有3D身体扫描器,能够监控驾乘者主要的健康参数,并可选择性地在中央显示屏上显示所有驾乘者的舒适度状况,并根据测量数据,自动激活座椅上的按摩、加热或制冷功能,以帮助驾乘人员预防疲劳,消除肌肉紧张。先进的空调系统会对外部进入车内的空气先进行洗涤净化,然后再通过电离确保车内空气中没有过敏原和颗粒物,使车内环境更健康。
链接:奔驰SUV车系开始改名,今年正式启用近日,奔驰官方公布了旗下车型的全新命名方案,此方案主要针对suv车型。奔驰表示,将在2015年对旗下suv车型进行整体更新换代,顾借此时机推出全新名称规则,令家族suv车系的名称更简单、清楚,以便于让消费者记住和理解。
此次更名方案以suv车系为重点,奔驰将品牌下除G级和GLA级外的suv车型名称统一化。将现款GL级更名为GLs级;M级更名为GLE级;GLK级更名为GLc级。之所以会以此方式命名,奔驰的解释为,名称中的“G”含有向具有传奇色彩的G级致敬之意;“L”则是奔驰历史上多款车型上都曾使用的字母,加上“L”字母后车系名称更容易被记住并读起来更加顺口;至于后面的s、E、C等字母,则是与奔驰的轿车s、E、C、B、A级相对应。在此规则下,现款的SLK级也被更名为“SLC级”;至于双门敞篷跑车SL级,则如同G级一样保留原有名称以彰显其标志性地位。
驱动——氢动力+电动
不同于梅赛德斯一奔驰以往的概念车型,G-Code从技术层面清晰地描绘出各种奇思妙想。G-Code拥有两个可单独控制的驱动核心来提供动力。车前部的发动机是顶级的紧凑型涡轮增压内燃机,以氢为燃料,只驱动前轮。电动传动装置负责驱动后轴,通过一台双多片离合器将动力按需传送给两个后轮。车体表面独特的Multi-VoItaic(多电流镀银)涂层就像高效的巨型太阳能电池,依靠阳光照射或车身表面的气流就可产生电能。此外,依靠全新的悬架馈能技术,车辆还可以在液压弹簧和液压减震器回弹时将能量回收至车载蓄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