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智能化,但鲜有成功案例,尤其是被市场接受的案例。很多的东西只是极客或者大众好奇的玩物,最终还是很难成为真正的需求。
当我拿到这个智能水杯时,同事们都来问我,这是什么啊。我说目测是个智能水杯。同事说,智能水杯能干嘛啊。我说估计是提醒我喝水吧。同事说,哦,和我家狗狗的自动喂食器差不多吧。好吧,这就是用户对这个产品的理解。
不过这个杯子质量还不错,我一直用它来喝水,亮灯的含义我现在也没搞明白,至于App我也没下载,因为扔掉包装后,我找不到下载的二维码了。麦开智能水杯,作为一个杯子是合格的,但这个智能目前还没找到什么必要性。值得一提的是,麦开使用的是纽扣电池,而非内置锂电,不需要充电。总体来说,这个设计还是很方便,但没电之后呢?我估计不会为了这个事再去买一对纽扣电池,那东西也蛮贵,可以买一个普通杯子了。
所以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这个产品的判断是,聊胜于无。反正我也需要一个杯子,它有点智能,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或好或坏的影响,偶尔响一下我听见了,也会喝一点水,除此之外,也找不到什么其他更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杯子一般是不会随身携带的,所以它能解决的问题就只在办公或者家庭场景。从这个角度说,它的实际作用又要打一个折扣。
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回头来审视这个时代智能硬件设备的逻辑,到底是用户需要他们智能,还是开发者需要他们智能,包括谷歌眼镜在内,用户是不是真需要这个产品,是不是因为好玩才买这个产品,尝鲜过后,会立刻扔到一旁束之高阁。显然,智能水杯是针对后者的,它认为一个很小众的市场,只要覆盖足够高,还是可以有其商业价值的,但这未免显得过于乐观。
在当前社会,一个小众需求的满足还是很困难的,因为你很难找到这些人。在上一个时代,小众需求的解决困难主要取决于传播渠道较少、较贵,比如在央视做广告,如果为一个只有50万用户的产品,显然是不值得的。而现在的情况则是,传播渠道碎片化,虽然单价降低了,总价却变得更贵。所以有50万用户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找到和告诉这50万用户并让他们购买。
所以大众产品当前的核心是靠口碑传播,于是有了很多互动和话题,而小众产品当前主要靠圈子传播,比如在烟斗圈子里卖烟丝。从这个角度来看,水杯这个产品是个大众产品,而智能水杯则是个小众需求,二者结合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决定大众产品销量的一定是价格,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决定小众需求的一定是需求足够强,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但是,如果我真的需要提醒自己喝水,我在手机上设置N个闹钟,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而且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走到哪里都可以完整地执行这个喝水计划,再极端一点,我开发一个喝水提醒的App好了,对用户来说成本更低。
从这个角度引申开,你会发现,有些智能硬件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用外设的方法一样可以解决,没必要非弄出一个硬件来限制用户使用。其实当前的智能设备,能在充电宝上做实现的就靠谱很多,毕竟供电问题还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但麦开新推出的here,却让我们有了新的启发,将智能设备通过一个秤串联,主动感知、无感互联,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具有侵略性的产品构想。从历史潮流的更替看,手机、App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未来不知道什么会成为替代品,麦开却先人一步想到干掉手机,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未来,智能设备一定是从广大用户的切身需求出发,解决实际痛点问题,才有可能普及成一个大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