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外一篇)

2015-09-10 07:22冯连旗
人力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德隆冯氏牛蹄

冯连旗

我生在大连,从军36年后转业留在沈阳。打从记事时起,家人就告诉我,我们的老家在山东。奶奶曾不止一次叮嘱儿时的我:“逃难时老家还扔了三间土屋、两口大缸,还有一棵三个人都搂不过来的大树,长大之后千万别忘了……”

在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年代,老家于我只是一个向往的地方。岁月蹉跎,当奶奶、伯父、伯母、父亲、母亲和长兄相继离世后,我忽然有一种心被掏空、身似飘蓬的感觉。虽说根在山东,但山东偌大,老家,到底在哪里呢?!

几年过去了,我经常为自己找不到老家而懊恼。人,总该认祖归宗啊!

2009年秋季的一天,我与一位普兰店市的友人闲聊,忽地想起儿时奶奶曾带我路过普兰店火车站,并告诉我卖票的那人是本家一个远房姐姐。对,线索有了!我几经辗转,终于与快八十岁的本家姐姐通上电话,她告诉我,我们的老家在山东的南临沂。

终于,祖地找到了。那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文化发祥地。村头的石碑告诉我,冯氏家族于唐时被朝廷从山西差遣到东北,元代又被差遣去了山东,家族当中曾几代出过举人;本家的祠堂告诉我,1932年老家闹土匪,奶奶带着三个儿子一个儿媳闯关东,行程2800公里到达东北旅大(现大连市);族里一位老者告诉我,冯氏家族百年以来人丁兴旺、满门孝风,特别在日伪统治时期没出过汉奸,十年动乱期间没出过“洋相”,即使家里有人经商,也没有做过坑蒙拐骗之事……

当我接过1958年增补过的冯氏家谱时,一行文字映入眼帘:公宽厚德隆耕读。“宽厚德隆”,这是两千多年来祖祖辈辈历经艰辛才传承下来的祖训啊!我的先人就是秉承这样的祖训做人、做事、为官的……

问寻故乡,重温家训,在经历过激进、浮躁、奢华之后,我的灵魂在血脉中行走,肉体在亲情中融化,内心在深思中嬗变。愿我们的家族梦,与无与伦比的中国梦叠加,相濡,同行!

奶奶的歌谣

奶奶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名字也是旧式的——冯葛氏。老人家是当地令人景仰的寿星,一百一十多岁时仍能穿针引线,平素里还好帮邻里评个理儿、管个闲事儿。十里八乡,尤其是在冯氏家族里,关于奶奶的轶事极多,比如在媳妇面前说一不二啦,过年儿孙必须行跪拜礼啦,好做土方俗药给左邻右舍小孩祛病啦,山东人登门要饭一定多给一些啦,等等诸般。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在我牙牙学语时奶奶教给我的土得掉渣的山东歌谣:

“大青山,淌绿水,小小的蛤蟆四条腿;大公鸡,呜呜叫,穿花袄,戴红帽……”

“小鸡嘎嘎,想吃黄瓜,黄瓜有种,想吃油饼,油饼喷香,想吃面汤,面汤稀烂,想吃鸡蛋,鸡蛋有皮,想吃牛蹄,牛蹄有毛,想吃樱桃,樱桃有尖,想吃大官,大官吓得吱嘎,再也不想吃他……”

奶奶还把从大姆指一直到后脑勺的人体各部位编成歌谣,贴切、形象、好记,我们兄妹几个学上几遍就都能张口唱来:“大姆指,二姆娘,三中指,四太弯,小牛牛,放牛场,胳膊弯,担水担,吃饭篓,香油罐,两盏灯,小蒲扇,揪揪孙子小后辫!”

奶奶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光辉和照耀,虽然她已故去48年了,但她疼爱我的一桩桩往事我至今铭记。1972年,我参军离家,临行前向奶奶告别,她拄着棍站在山峁上,我走一段她送一程,风吹着她的白发,在阳光下飘着,闪着。那是我与奶奶的诀别,此情此景刻骨铭心,还有奶奶那淳朴动人的山东歌谣……     责编/张晓莉

猜你喜欢
德隆冯氏牛蹄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破案赚酒
农场动物大集合
感谢那个虫子
有志者德隆
湖南保靖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德隆”有话要说
德隆是否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