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颖
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是近期新兴学科。但在当前的发展中展示出强有力的发展劲头,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严重束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稳定发展势头。本文首先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一)过度追求办学规模,忽略内涵发展
纵观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依旧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一些高等院校看准这一发展趋势,在不具备开设条件时着力开设大批旅游管理专业,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这些高校无论在教学计划还是在教学思想上都比较薄弱,这无疑给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理论同实践无法衔接,导致“两张皮”
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都将重心放在理论教学方面,但是实践环节却异常薄弱,旅游管理专业也是如此,教学理论同实践相脱节,一些实习仅仅是形式上的,这对于学生的毕业就业乃至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三)教学手段、结构方式单一,学生缺乏人文素养
我国的诸多高等院校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划分为理科学课,我国对于科技自然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注重考核的人才评估体系,旅游管理专业亦是如此,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却不够重视。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70%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态度淡然甚至漠视,至于行业内的法律法规,该专业的学生更是大脑“真空”,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乃至文化素养欠缺,等到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急功近利,屡次发生“吃回扣”“宰客”之类的不良现象,这对于旅游行业以及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四)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薄弱
据相关资料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疏远,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必须重新学,这是由于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问题,难以同工作相衔接。从现实中来讲,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大而空的管理理论情有独钟,但是涉及的具体操作却非常少,甚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成本对于四年一次的毕业实习也是流于形式,并不重视,随便联系几个企业甚至根本不安排。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身的素质能力与企业所要求的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企业无法收录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不达标走向失业大军,这种不健康的结构产业形势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束缚。同时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对当前惨淡的旅游管理专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历史非常短暂,还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的可套用的经验。因此,我国还处于探索式的发展阶段,这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还存在巨大差距,我国必须加强同国际上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模式;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存在很大局限,且经费短缺,这些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桎梏。
我国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同企业发展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这种“两张皮”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我国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投入相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问题。
二、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旅游管理课程
旅游管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多个交叉学科,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广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但要有敦实的基础,还要具有宽口径,不但要对专业课进行精钻,同时还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学校必须科学落实课程,不但要继承传统教学规范的精髓,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以市场为平台,对教学体系和方式进行过灵活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水平,建设复合型人才。学校应该统筹兼顾,对专业课程以及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关注课程的细化以及多学科的渗透特点,注重一些跨学科、边缘交叉课程的设置,对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注重课程的灵活多样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化的轨道平台,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校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旅游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但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灵活的实践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随机应变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甚是看中。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必须通过在企业中不断地实践操作并加以强化才能做到熟练并游刃有余,因此,做好学校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这一举措对于学校或者是企业无疑是双赢之举,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为学校的科学研究转化为实践生产力提供了便利,通过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校能够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更加清晰化,从而从根本上牢牢树立起素质教育、实践教育的正确理念。学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在企业这个平台,加强同其沟通交流合作,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企业实践在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反过来通过理论性的学习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实践现场进行升华。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很有益处,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培养学习的能力,大大降低人才招聘的风险与成本,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营效益都大有裨益,对于填补旅游旺季的人才短缺压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同市场需求相吻合,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紧紧地同市场需求相结合。尤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尤其是所涉及同实践相结合比较紧密的案例,不断提升学生的模仿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做好教学工作的细节。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业同服务业的结合体,做好实践情景教学工作,对于一些细节必须把控好,对于日常所涉及的一些礼貌用语乃至一言一行,必须引起注意,从细节感化,植入学生的潜意识。将职业素养的每一个细节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在课堂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学生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自身的理想职业规划,对此应加强引导。在课堂与课下,应该经常对学生灌输一些职业发展中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职业规划以及礼仪规范等,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