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缘何为传统企业站台

2015-09-10 07:22刘步尘
中国商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马云制造业传统

刘步尘

9月中旬,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佛山“中国(广东)互联网+博览会高峰论坛”发表演讲,否认传统企业面临困境,“如果你认为(传统企业)有困境,即使没有移动互联网你也已经进入困境”,“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非常巨大,未来人均GDP会从8000美金增长到一万美金,这和互联网+没有关系,没有互联网,产业升级依然会到来。”

巧合的是,同一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5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称,“如果过去20年属于互联网企业,未来30年将属于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会因互联网发生裂变、重构和创新。”对于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马云表示,“无论互联网发展势头如何猛烈,离开制造业终究一事无成。互联网经济只有把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发展。”

一个是传统企业的代表,一个是互联网行业的领袖,方洪波与马云,正好代表了当今中国两大经济阵营。二人同时发声挺举传统企业,这是前所未有的。方洪波为传统企业摇旗呐喊比较好理解,毕竟他领导下的美的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作为互联网精神领袖的马云,公开挺举传统企业则意味深长。

我认为,马云挺举传统企业代表了一种趋势判断,而方洪波挺举传统企业则代表了产业自信。

近两年,传统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打压,以至于搞硬件的都不好意思和搞软件的坐一起吃饭。TCL董事长李东生说,“马云叫我大哥我都不敢答应”。于是一个怪现象来了,一些传统企业开始以互联网企业自居,动辄就是“我们已经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我一直认为,制造企业以互联网企业自诩是迷失了自己,属于典型的战略短见。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警告制造企业:不要忘了你的根是制造,唯有制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安身立命。你可以+互联网也可以互联网+,但你绝对不是互联网企业。

近年来,蔑视传统企业和实体经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久而久之,连制造企业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尤其加上“传统”二字的时候简直无地自容。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高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多经营惨淡,加之看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为卓越的工业制造而持续领导世界潮流,一部分人开始反思:我们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经济的热情,是不是有点过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互联网热情度高的传统企业,大多经营业绩不理想;而经营状况较好的传统企业,大多较为认同自己的“制造企业”身份。以彩电行业为例,高调提出“新盈利模式”的乐视致新,2014年亏损额度高达5.03亿元,被网友戏称为“新亏损模式”;相反,坚持对“硬件正名”的创维数码,2014财年实现净利超过14亿元人民币。

业界领袖力挺传统企业的背后,是对实体经济价值的再认识,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关系,应该是互相拥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一个比另一个更高贵。

中国没有诞生出苹果、谷歌那样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却诞生出了比乔布斯更具优越感的互联网意识与心态。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普遍狭隘的心态就是:一方面渴望制造企业为他们代工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方面总想把制造企业踩在脚下。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心态,在10年前的美国曾经有过,虽然不如中国企业表现得这么明显。对互联网经济的过度崇拜,导致美国经济连续多年低迷不振,这是为什么奥马巴政府一上台,即提出“重振美国制造”的原因。好在今天,马云、方洪波等大佬们终于意识到,中国互联网经济有玩过火之虞,必须得泼点冷水了。

应该看到,虽然大佬们不约而同地发声重视传统企业,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在老路上走下去。事实上,未来的传统企业和过去的传统企业有本质的区别。按马云的说法,“未来的制造业变革不是今天简单意义的制造,而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造,是智慧的制造。智慧制造和传统意义的制造最大区别就是大数据,过去制造业靠的是人口红利即低成本,而未来的制造业将依靠大数据赋予人类的思想力。”这不正是方洪波一再强调的创新与技术吗?

曾经写了《去日本买马桶盖》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9月10日的佛山论坛上也表达了对中国制造的支持,他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制造业失望,“社会淘汰的,只能是那些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企业”。

猜你喜欢
马云制造业传统
马云不卖“一句话”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少年力斗传统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倒立的马云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