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呈杰 郝立勋
詹建俊先生从小在北京长大,受到书画、京剧、曲艺、文学等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养成了儒雅而豪爽的性格,这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尤其是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狼牙山五壮士》,作为当时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画面中的人物雄壮有力,目视前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相当具有视觉震撼力。詹建俊先生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画面中的描绘对象都不是精致的,而是充满了动感,有种要从画面中挣脱出来的力量感。
中国油画的开拓者
传统文化对詹建俊先生的熏陶和影响主要是在审美需求和趣味上,包括后来学习西方油画后的艺术表达处处都体现着这种审美的标准。油画是一种西方的外来艺术,自从油画进入中国,我们的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就一直都在探讨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民族化是要在哪些方面体现?詹建俊先生说:“我们老一辈艺术家从西方学会了油画艺术,油画刚刚在中国发展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油画必须要适应中国人民对文化的一种需求。一方面要反映中国的人文环境和精神面貌,同时要在艺术趣味、语言表达等各方面有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民族化的问题是中国艺术家面对的一个自觉不自觉的问题,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是有的人涉及的多一些而已。现在的中国画也存在着一个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只不过是两个画种从不同的角度来面临着与世界文化交流沟通的现状。”
中国油画曾经有一段时间受到了苏联美术的影响,当时很多中国油画界的精英都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包括冯法祀、侯一民、靳尚谊以及詹建俊等老师,“马训班”对当时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提到这段历史,詹建俊先生告诉我们:“(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始了新的文化建设,我们请来了马克西莫夫来举办油画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中国油画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和中坚力量,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油画艺术的开拓者。”
古典主义不代表传统,艺术必须深入生活
普通大众和老一辈油画艺术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写实主义油画。古典写实主义是否就是意味着传统,它与当代油画艺术又有一种怎样的联系呢?对于这个问题,詹建俊先生是这样理解的:“西方艺术发展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艺术形态,也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再到抽象派的一个发展过程。古典主义在思想精神层面和形式内容上有它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到18、19世纪就变为极致的写实,以至于后来发展到照相写实主义。传统的艺术指的是传统的艺术手法,而不是艺术的思想和内容,就像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传统,每个时期都承载着不同的内容。西方写实油画在语言和技法上达到的成就和高度在今天仍然让我们赞赏,这就是对人类文化艺术的一种贡献。中国的传统绘画跟西方的传统绘画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今时代的绘画不在于何种工具和题材、形式,而在于你呈现的艺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无论是中国的写意还是西方的写实,它们都是艺术语言的不断拓展和丰富,而不是互相淘汰的过程,它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只要它能够承载当代文化的表达和现代的思想、观念、情感,它就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好艺术。”
我们需要大文化、大艺术的视野
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很多的中国艺术家都到国外办展览,詹建俊先生从历史和文化的现状和规律出发,他认为:“这是当今任何艺术家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家的立足点还是要面对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根本需求,在对外交流时,地域化、民族化都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坚守的根,在此基础上来反映和解决一些世界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需要更多的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开拓自己的本国文化,是一种互相借鉴的一种需要,是一种大文化、大艺术的概念。就比如中国的传统写实艺术,其风格和样式也更丰富和成熟,比起上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取决于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更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角度,我们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大文化、大艺术的概念,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更丰富,更能拓展出一些优质的新的元素出来。”
詹建俊
油画家,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1948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班学习,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欧洲人文、学术、科学院客座院士,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