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筱赟
当所有金砖国家的经济都在放缓,只有印度是一个明显的例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经济增速将在明年超过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而事实上,印度的可怕远超你想像。
一年前,印度的未来看起来并不怎么乐观。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引发担忧,国家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新总理莫迪上任后承诺对政府进行改革并重振其低迷的经济,印度局势因此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对于印度的访问。美国对于印度的重视程度,也让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奥巴马押注印度没什么坏处,长期而言还有很大好处。自2014年开始,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即使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据IMF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经济增速由2013年的5%上升至5.8%。
同时,联合国也发布《世界经济形势及2016年前景》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印度将引领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达5.4%,将创4年来新高。印度经济总量约占南亚经济总量的70%,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5.9%,2016达6.3%。
广被看好的印度市场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投资主管 Min Lan Tan表示:“印度卢比是我们在亚洲最为看好的货币之一。因为卢比每年6-7%的收益率十分具有吸引力,应当能够补偿投资者面临的货币下行风险。印度减少经常账户赤字的努力和抑制国内通胀率的坚定决心已令卢比的风险下降。”
相比之下,瑞银则认为人民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当中国面临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以及通胀放缓问题时,中国央行可能会采取偏宽松货币政策立场。这将降低人民币兑美元经风险调整的回报率。”
“此外,印度仍是我们在亚洲最看好的股票市场,因为它拥有经济增长加速和落实改革成效的利好因素。”瑞银表示。高盛也在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印度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它的经济形势要好于以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胀也有所下降,廉价石油对于印度是一个福音。”
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5月26日上台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打击海外逃税,推行税制改革,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革已初见成效。“目前印度经济增长处于两年来最高水平,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莫迪的改革措施将支持制造业和外国直接投资。中期来看,目前正付诸实施的多项措施将有助于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减少官僚作风,进而可推动生产力提升。改革前景较为乐观。”瑞银在报告中表示。
税制改革莫迪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他希望通过努力在印度实现单一税制,以统一的商品服务税替代目前印度各邦自行设定的各种复杂税种和税率。一直以来,印度不同邦或商品征收不同的税,五花八门的税种令企业头疼不已。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NCAER)的一项研究表明,商品服务税如果能全面推行,印度GDP增幅有望提升0.9到1.7个百分点。
近期,渣打银行对中国、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四个国家,年营业额介于 3,000万至 1 亿美元的中型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展开的调查显示,印度的受访企业最为乐观,其中97%相信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实现增长,中国这一比例为87%。此外,71%的印度企业计划拓展新的国际市场,但中国企业则相对保守,比例仅为58%。
此外,油价不断下跌使通胀风险下降,也让印度政府得以削减高昂的燃料补贴。去年10月份,以索纳尔·瓦尔玛为首的野村证券经济学家们在一份报告中估算,油价每下跌10美元/桶,印度GDP就会增长0.1%,通胀率将下降0.5个百分点,经常项目逆差也会缩小。
人力资本潜力巨大
由于政府放宽了投资限制,再加上利率稳定,外国在印投资增加了数百亿美元,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私营和公共领域的330亿美元投资,这进一步提振了印度经济。莫迪改革计划的第二部分是改善印度的国家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增加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开支,以便让印度经济实现7%的增长目标,同时还允许银行购买基建债券,以盘活债券市场交易。
去年年底,莫迪还从中国争取到了2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所有这些措施可能让印度有能力对不堪重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升级,为更多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和电力,并让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国。但印度基础设施最重要的一面在于其人力资本。印度人口之所以价值连城,原因在于该国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并且35岁及以下人口在印度占65%,这将让印度在今后几十年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为实现人力资本的潜力,印度政府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旨在改善教育条件,留住行业内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农民工,为所有印度人提供银行账户并进行个人理财规划教育,提供免费人寿保险,鼓励更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以及实现劳动力的全面现代化,以迎接医疗保健、信息技术、通信和零售行业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就业机遇的激增。印度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地缘政治优势。自上任以来,莫迪一直在下大力气巩固印度与俄罗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对于后三者来说,印度是个有价值的贸易伙伴,拥有巨大的消费者群体和有待开发的劳动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和这些国家建立联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受西方经济制裁和低油价影响,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印度这个伙伴,以便巩固自己在亚洲的经济支点并在影响力上和美国抗衡。
漫长的竞争
与之类似,在2013年美印双边贸易额达到950亿美元的基础上,美国愿意扩大和印度的贸易规模,并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莫迪通过向这三个国家伸出橄榄枝展现了其外交手腕;同时,对于那些能够实现印度经济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合作伙伴关系,莫迪也持赞成态度。
当中国企图脱离过去以来不断仰赖的投资与出口经济增长模式,印度则正开始着手发展此种类型的经济成长,预计印度在未来10年内将会摇身转变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首相莫迪在近期的演说与政策执行上,清楚表示,印度目前需要以出口制造、公共基础和都市建设为导向的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印度将从目前的服务业导向转为东亚国家的增长模式,改以大量的劳动力与资本带动经济成长。若印度此项计划成功,很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德意志银行全球战略师桑杰夫森亚尔表示,印度如果成功了,那它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也就是近十年来中国曾担任的角色。
中国仍将是一个制造业大都会和重要市场,但“中国制造”标签无处不在的日子已成过去。当今全球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全球制造商是时候奉行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了。总体而言,在未来二十年,大量的制造工厂将从大到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正抓住这个机会。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弗里德曼曾经说到“我们能从现在的中国看到美国过去的影子,去挑战、去工作、去奉献、去牺牲、去把握未来,我们过去不就是这样的么?我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美国有能力制衡另一个同样强大繁荣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强大了的中国,而美国却在窝里斗。”同样目前中国从印度也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正在失去的东西,鲍盛刚强调称,“思想与精神活力和社会凝聚力的失去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和最大担忧,而这真是中国应该学习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原因。”
事实上,印度在很多方面和中国是非常相像的,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控制着社会的顶层结构,他们对世界,对印度的实际了解,是非常清醒的。很多中国人认为,印度国家穷,种姓问题混乱,和中国不可相提并论。这是事实,但这本身也只不过是通过媒体一种片面的了解。很多人知道印度的混乱,印度顶级酒店门口站岗的门卫都是持枪而立。却不知道,在枪支管制上,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全民拥枪合法化的国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印两国的所谓“龙象之争”,就如一场足球比赛。上半场中国以大比分遥遥领先。现今,中印开始了下半场比赛。有人说,印度中长期发展将超过中国。由于印度的起点较低,它在下半场会比上半场踢得要好,这完全有可能。从一些小处入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印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印度可能会赶超中国的9个理由。
1、印度年轻人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印大学生的表现上看,印度大学生会更积极地发起和参与讨论。他们非常会提基于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问题。印度裔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普遍高于华裔学生。
2、印度年轻人有英语优势。印度好一点的学校都是用英语进行教学,这让印度学生能有更高的起跑线上。因为语言上的优势让他们更为熟悉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结构等等,也有更宽广的视野。
3、印度仍然有人口红利。印度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是“人口红利”。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人口红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今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印度还有。
4、印度在扶持本土企业家方面远远胜过中国。中国过去的高速发展与外资的驱动密不可分。而相对而言,印度培养和促进本国的民营企业家创新--在政策鼓励、财政扶持和体制发展等等方面却远远胜过中国。
5、印度民营企业有活力。现在,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能够与欧美最好的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私营公司。这些公司许多是属于最尖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行业。
6、印度的法律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印度法律制度的配套和法律过程的相对独立,都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的。印度在这方面不是没有毛病,但是在上述方面比我们中国起步得早,关系理得顺,以后的路子要平坦得多。相比起我们中国,他们改革的难度显然要小得多,遇到的问题也少得多。
7、印度企业融资渠道效率更高。世界银行200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52%接受调查的印度公司称它们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而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80%。
8、印度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滞后性得到解决。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倡导“绿色革命”,到1977年不但停止了粮食进口,且在自给有余的同时少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