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发五官疾病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除先天性外,多以冬季发病,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过后24小时内最容易诱发。这是因为气温降幅过大,使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干扰血压,造成眼压波动所致。
雪盲症 又称雪光性眼炎,此病是因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经大片雪地反射至人的眼部角膜,导致角膜损伤所致。所以,雪天到野外要戴墨镜,防止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睛。
口角炎 秋末后空气干燥、寒冷、多风,口唇会因为发干而感到不适,人们常会不自觉地用舌头舔,而唾液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会立刻蒸发,结果越舔越干,导致口唇、口角皮肤的干裂。所以,当冬天出现口唇干燥不适时,不可用舌头去舔,而应用油性护肤品搽抹,但不宜用甘油。
耳冻伤 耳朵易发生冻伤,与耳朵的构造有关。整个耳郭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保温能力极差,容易发生冻伤。所以天冷时应戴耳套,以加强对耳朵的保护。
鼻出血 主要是由鼻腔黏膜内小血管扩张、破裂所致。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有人会有意无意用手指抠鼻孔,从而导致结痂脱落而出血。每天用冷水洗鼻数次,能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增强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流感,避免鼻出血等发生。
(文华)
太阳
是冬季最佳补药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顶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是冬季晒太阳的重点。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后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晒太阳时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将后背朝向太阳。晒的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
晒腿脚除寒气 寒从脚下起,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要多晒脚,以驱走体内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晒手心助睡眠 手掌有重要的穴位劳宫穴,此穴有清心安神作用。所以晒手心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掌心朝向阳光即可。晒手掌可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真真)
高血压患者要过寒冷关
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太过则会引发疾病。高血压患者在面对朔风凛冽、雨雪纷纷的阴霾天气时,体内阳气易被扰乱而变得情绪抑郁、萎靡不振、心情烦闷,极易使血压升高。因此,患者要学会驾驭好自己的情绪。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调节功能,以保持血压稳定。
起居有常防寒保暖 高血压患者要做到起居有常,作息有时,劳逸结合,顺乎冬天的自然规律,早睡以养阳,日出后起床以养阴。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细节:
1.醒来时不要立刻起床,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并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
2.洗脸、刷牙要用温水。
3.如厕时应穿着暖和。夜间如厕,为避免受寒可在卧室内安置便器。
4.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注意保暖。
5.室外等车站立时要做原地踏步等小动作。
6.沐浴前先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芝芝)
七个长寿小动作
远眺 远眺有助于眼肌放松,等同于给眼睛做了养生操。具体方法:站在视野开阔处,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并平视远处的景物。在远眺时转动眼球,眼动而头不动,每次旋转运目10圈。
哈气 早晨起床后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哈气再闭合起来,合嘴时轻轻叩击牙齿。
咽唾 中医认为,唾液充盈,缓缓咽之,能润五脏,养肌肤,使人长寿。
摩耳 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经常摩耳,可以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听力。
转颈 长期的不正确姿势容易导致相关组织增生、损伤并最终导致颈椎病,转颈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握拳 握拳能保护体内正气、抵御风邪。具体做法:把大拇指向内横在手心,其余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紧握拳头。同时全身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70~80次。
踮脚 久坐之后最好做一次踮脚运动,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这样做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还可消除突然站立而引发的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等现象。
(美美)
冬季防止“靴子病”
冬季,时髦女士会穿上各式各样的高筒皮靴,但长期穿高筒靴可能给健康带来麻烦,小腿下1/3处会出现轻度肿胀和小腿肚外侧疼痛,甚至足背处也会疼痛,造成“腓浅神经压迫症”。另外,还有可能发生跟腱周围炎、腱鞘炎、脂肪垫炎和脚气病等。这些病症统称为“皮靴病”。
引起皮靴病的主要原因是皮靴偏小,穿着不适,靴腰过紧、靴跟过高等使足背和踝关节处的血管、神经受到长时间挤压,造成足部、踝部和小腿处的部分组织血液循环不良。同时,高筒皮靴透气性差,行走时足部散发的水分无法及时消散,为厌氧菌、霉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骨科专家认为,鞋跟的高度以3厘米为宜,高筒皮靴的靴腰不宜过紧。未成年少女不宜穿高跟皮靴,如果一定要穿,回家后应及时换上便鞋,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此外,晚上临睡前应用热水洗脚,消除足部疲劳。(小景)
冬季预防感冒小窍门
1.冷水洗脸 通常,人在受到冷空气刺激时鼻腔黏膜会收缩,呼吸道纤毛蠕动减慢,血管收缩,使分泌物减少,即可引起抵抗力减弱。每天用冷水洗脸可增强耐寒能力。
2.葱根熬汤 大葱有散寒解表之效,葱白有通阳作用。治疗感冒用带须的葱白和葱根洗净熬汤,开锅10~15分钟即可饮用。对于老人、小孩和体弱者,在熬薏米或糯米粥时,加入葱姜能治疗或预防感冒。
3.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细菌,可防治口腔疾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易发期此方法有预防作用。
4.热水泡脚 天冷时人的四肢末端会较冷,每晚可用40℃至50℃的水泡脚15分钟。
5.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待掌心发热后按摩迎香穴(鼻翼外延平行线与鼻唇沟外缘相交处,手按此处发酸)3~5分钟,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也可治疗鼻炎。
(康丽)
冬季如何败火
多喝白开水 喝水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冷却体内燥热,缓解烦躁情绪,每日至少饮1200毫升白开水。
室内放盆水 冬季上火多是因为“燥”,除了给身体补水外,还应给干燥的空气加湿,有利于机体抵御病菌威胁。可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在室内,常开窗通风,保证湿度在30%~60%之间。
早睡晚起 熬夜会损耗阴气,肝脏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引起头晕、眼干、易怒、两眼发红等肝火旺盛症状。人在冬季应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建议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6点后起床。
常揉肚子 面对上火引起的便秘,可尝试轻揉肚子,能增加胃肠蠕动,通便后火气也会消散。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单手顺时针向外画圈,坚持5分钟以上,直到腹部微微发热。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适量运动 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可排解烦闷,浇灭心火,增强体质。早上锻炼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兰欣)
熟苹果能止泻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鞣酸能使大便水分减少,从而达到止泻效果,同时苹果的果胶成分在煮熟之后也有止泻作用,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苹果的果肉及果皮内含有鞣酸,果皮中含量极为丰富,果胶分布在果肉内近皮处,所以煮苹果时不要削皮,以免有效成分流失。
方法简单,取1个苹果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在水中煮3~5分钟,放温后即可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克左右。蔗糖会加重腹泻,所以吃煮苹果时不要加蔗糖。生吃苹果没有止泻效果,还可能加重腹泻症状,因为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
(卫健)
偶做噩梦有益健康
健康专家研究发现,噩梦能释放人的压力和焦虑感。研究人员解释说,那些在清醒时令人担忧的事情,在睡着之后还会继续干扰着人们。于是,大脑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取了这些抽象的恐惧,并把它们用故事形式转变成噩梦。
噩梦的本质就是大脑获取恐惧并将其转变成一种记忆。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记忆对于大脑来说更容易处理,它代表着发生在过去的某些事情,而不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模糊的担忧。因此,如果你是那种有时会经历噩梦但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的成年人,请不必担心,它只是大脑帮你分担忧愁的一种方式。
(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