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2015年9月6日,举世瞩目的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名帅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收官战中,以3:1击败日本队,时隔11年后再次夺冠,并取得进军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捧着沉甸甸的金牌,郎平潸然落泪,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亲生前的两个心愿——
漂泊的“铁榔头”回家,
病中父女同样坚强
2009年9月,在美国执教的郎平,接受广东恒大女排俱乐部的邀请出任该俱乐部主教练,结束20多年的异国漂泊回到北京。此时,郎平的父亲已77岁,母亲76岁。20多年来,郎平与父母聚少离多。如今女儿回来了,父亲郎家骅格外激动。
女儿在身边,郎家骅感觉空气都是甜的。尽管腿脚不灵便,他和老伴仍坚持下厨,做郎平小时候最爱吃的京酱肉丝、菠萝咕咾肉;坚持多年的作息规律他们也作了调整,饭后不再出门遛弯,而是陪着郎平;晚上,郎平靠在床头看书,郎家骅一会儿给她洗串葡萄,一会儿给她热杯牛奶,叮嘱她早睡……郎平笑着问父亲:“爸,我快50岁了,您咋还把我当孩子啊?”父亲乐了,说:“哪怕你80岁了,在我眼里也是孩子。”郎平心里不禁一阵温暖……
温馨的团聚时光总那么短暂。2009年11月初,郎平赴广州上任。为了弥补多年未能好好尽孝的遗憾,她把父母带到了广州。
每天早晨6点郎平就起床了,给父母榨好果汁、打好豆浆,然后去俱乐部食堂买回蛋糕、茶叶蛋及可口的小菜,陪双亲一起吃。傍晚下班,郎平左手搀着爸爸,右手挽着妈妈,陪二老到珠江边看夜景;临睡前,她打来热水给父母洗脚。每隔两天,郎平还给父母测血糖、血压,定期陪他们去医院体检……
女儿一天工作长达10小时,身心俱疲,却还要分心照顾自己,郎家父母不忍心。这年12月,郎家骅借口在广州生活不习惯,与老伴执意要回北京。郎平没办法,只好托付姐姐郎洪照顾父母。
2010年1月27日,全国女排甲B联赛结束,郎平带领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夺得冠军,成功冲入甲A。郎家骅第一时间给郎平发短信:“闺女,好样的!希望你做教练也能像当运动员一样辉煌。”郎平回复:“爸,这也是女儿的梦想,我不会让您失望。”
2011年2月,郎平带领恒大女排荣获全国女排甲A联赛冠军。郎家骅激动不已,但仍流露出遗憾:“闺女,你当教练带队拿了全国冠军和3次世界亚军,就缺一个世界冠军。”郎平一声轻叹:“爸,我都51岁了,这个梦想可能实现不了了。”郎家骅叹道:“唉,哪有完美人生?你这么优秀,爸已经很知足了。”
这次郎平回北京休整,准备做腿部手术。联赛期间,她老伤复发:右侧股骨头严重损伤,左侧股骨头骨膜滑落,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郎平的手术时间定在3月5日,但就在手术前一天,郎家骅突发脑梗,被郎平和姐姐送进了北京306医院。郎平只得临时将手术推迟。郎家骅昏迷了一天一夜,院方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但最终,老人经抢救转危为安。看着父亲疲惫地睁开了眼睛,并向医务人员要水喝,郎平喜极而泣。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郎平将自己的手术改在了306医院。3月9日,骨科专家为郎平实施手术,修补她缺损的股骨头,清洗关节腔。当时郎家骅在住院部4楼,郎平在6楼。手术一周后,郎平拄着拐杖来病房探望父亲。担心老人难过,她将拐杖藏在病房门口,尽量保持正常的步态走到父亲病床前。郎家骅问女儿:“闺女,你做完手术了吗?康复得怎样?”郎平故作轻松地拍拍左腿:“做了,感觉不错。”这时保洁员打扫楼道,不小心将郎平的拐杖碰倒在地,大声喊家属把拐杖拿进病房。郎家骅这才知道女儿拄着拐杖来看自己,不由得老泪纵横。郎平安慰父亲:“爸,我是‘铁榔头’,这种小手术算什么!”
脑梗给郎家骅留下了后遗症:他左半边身子偏瘫,不能下床,不能站立,生活无法自理。郎平内心的悲伤无法言说。郎家骅20世纪40年代参加革命,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老人将脆弱压在心底,安慰女儿:“你是运动员,爸是军人,也很坚强,咱们父女俩一起康复。”
一个月后,郎平和父亲双双出院。此时郎平的骨伤彻底痊愈,郎家骅在家里接受康复训练。在赛场摔打多年,郎平懂得按摩,每天三次按压父亲脑部和腿部30多处穴位,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郎家骅不忍心拖累女儿,能下地后就坚持自己爬楼梯练习走路。到2012年4月,郎家骅基本康复,生活回归正常。
执教迎来最差战绩,
慈父透露两个心愿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一面旗帜,运动员时代与队友创造了“五连冠”奇迹;先后担任中、美两国女排主教练时,又3次夺得世界大赛亚军。郎平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但她的个人问题始终是父亲的心病。
20世纪80年代末,郎平与八一男排运动员白帆组建家庭,婚后夫妻双双赴美国留学。因两人个性都很强,婚姻并不和谐。1991年女儿白浪出生不久,郎平与白帆和平分手。几年后,美国一位政治经济学博士对郎平情有独钟。正当两人谈婚论嫁时,1995年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空距离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一晃20多年过去,知天命之年的郎平仍孑然一身,郎家骅夫妇格外渴望女儿重新找到感情归宿。
许多次,郎家骅问女儿:“浪浪都20多岁了,她都快找男朋友了,你怎么还一个人?”郎平一声轻叹:“爸,其实我心里那扇门一直敞开着,渴望有人疼、有人爱,可总遇不到合适的。”“你是没上心,这事不能再拖了。”郎家骅要求女儿。此后,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四处托邻居、亲友及老同事给女儿介绍对象。
2013年上半年,在父亲的“命令”下,郎平两次相亲。对方条件都不错,一个是中直机关的处级干部,一个是大学教授。见面时郎平实话实说:“我腰椎、颈椎、肩部、髋关节都有旧伤,膝盖的老化程度甚至超过70岁老太太。每天工作一结束,我全身疼痛,一遇阴雨天气连上楼梯都困难。和我一起生活,不仅需要有一颗大心脏,还要承受很多。”对方虽然都敬重郎平,但一听她身体状况如此糟糕,都退缩了。难道女儿真的要孤独一辈子?郎家骅黯然神伤……
2013年,中国女排经过4年动荡,成绩滑入谷低,迫切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教练压住阵脚。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数次向郎平发出邀请,希望她能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征求父母的意见:“到了我这个年龄,不知该不该接这副担子?”郎家骅知道女儿难以割舍对排球的那份感情,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女排培养了你,给予你那么多荣誉,现在是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挺身而出。”郎母也劝女儿:“我和你爸身体还算硬朗,不会拖你的后腿,你放心大胆去干吧!”父母的支持为郎平注入了信心与勇气,她悲壮地接受了这份挑战!
2013年5月5日,郎平正式接手中国女排。颇具国际视野的她,改变过去“队伍靠7个主力打天下”的局面,努力增加队伍的“板凳深度”——增加替补队员。为此,她在全国范围海选队员,圈定了王一梅、张磊、阎妮、朱婷等30多名新老队员,让她们分期分批到国家队集训。这年9月,两年一度的亚洲女排锦标赛在泰国打响。中国女排的队伍雏形尚未形成,郎平带队仓促应战。因新老队员配合不默契,技战术匮乏,最终只获得第四名,这是中国女排38年来的最差战绩。
一时间舆论哗然,球迷们纷纷指责郎平,说她重用状态已过巅峰期的老队员,说她技战术缺乏创新,批评她盲目照搬国外经验……作为世界名帅,郎平的执教能力遭国人质疑,还有偏执的球迷给她发短信,说她是女排的罪人,要求她尽快引咎辞职。郎平有很强的荣誉感,面对指责备感压力,原本就睡眠不佳,这样一来失眠更加严重,并导致内分泌严重失调,头疼恶心,走路两条腿轻飘飘的。女儿遭受如此重大打击,郎家骅心里也不好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女儿星期天下午回到家能吃上他做的可口饭菜。
这年10月的一天深夜,郎家骅一觉醒来,发现女儿的房间仍亮着灯。他轻轻推门进去,只见女儿靠在床头发呆。四目相对,郎平黯然说:“爸,我压力太大了,或许当初接这个烂摊子就是个错误。我想过了年就辞职。”郎家骅盯着女儿的眼睛说:“这不是你的心里话,你是迈过许多坎坷的人,这点事压不垮你。你刚接手女排4个月,还来不及施展才华,别纠结眼前的得失。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听了父亲一席话,郎平像个孩子一样畅快淋漓地哭了。
发泄过后,郎平心里好受多了。郎家骅动情地对女儿说:“闺女,爸这辈子有两个心愿:一是你当教练已带队夺过3次世界亚军,唯独缺个冠军。我在有生之年,希望能看到你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世界之巅。二是爸一天天老了,真心希望你找到一个疼你爱你的人,组建幸福稳定的家庭。这两个心愿不实现,爸死都不瞑目。”可怜天下父母心,郎平握紧父亲的手说:“放心吧爸,为了您,也为了我自己,哪怕付出再多,女儿也要实现您这两个心愿。”
实现两个心愿,
告慰天堂里的父亲
其实早在2013年7月,就有人追求郎平。他叫王育成,北京人,比郎平大4岁。王育成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博宝艺术网铜器鉴定专家,多次受邀出任央视《寻宝》栏目嘉宾。王育成是名副其实的排球迷,堪称“铁榔头”的忠实拥趸,也曾经历过感情挫折。2013年5月,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识。郎平是收藏迷,请王育成鉴别自己在意大利执教时收藏的20多件古铜器,由此拉开了两人的感情帷幕。
此后,王育成经常邀请郎平喝咖啡、听音乐会,帮助她在紧张的执教之余放松身心。两人聊排球,聊收藏,颇有共同语言。这年10月,王育成向郎平表达爱慕之情:“你不能一辈子与排球谈恋爱,得有个家。咱俩性格相近,志趣相投,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
在郎平眼里,王育成是个优秀男人,但一个女人到了她这个年纪,对婚姻势必慎之又慎。他们相识还不到半年,郎平没有勇气接受这份情感,便婉拒道:“对不起,咱们对彼此了解还不透彻,就让时光沉淀这份感情吧!爱情讲究水到渠成,如果真有缘分,你我不会错过。”王育成尊重郎平,没有勉强。此后他像个温厚长者,寻找机会温暖呵护她。
2014年4月,郎家骅从大女儿郎洪那里,隐隐约约听到郎平与王育成的事。老人兴奋地对郎平说:“你是不是有男朋友了?什么时候带回家,让爸爸帮你把把关?”郎平回答父亲:“爸,我是交了一个朋友,但关系还没到那一步。等我真正接受了对方,会带他来见你和我妈。”郎母也督促女儿:“听说他是高知,职业和人品差不了,好好把握,别让我和你爸空欢喜一场。”郎平微笑着点点头。然而,因郎平经常带队去外地训练、比赛,在北京的时间有限,王育成与她没有多少生活交集。因此,两人的关系进展缓慢。尽管如此,郎家骅仍很高兴,只要有人追女儿,女儿的幸福就有希望。
2014年5月,郎家骅脑梗复发,住进了北京301医院。82岁的他昏迷了三天三夜,生命垂危,郎洪在医院陪护父亲。此时,郎平带队在宁波北仑如火如荼地备战女排亚洲杯和世界女排锦标赛,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郎家骅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叮嘱大女儿:“别把我生病的事告诉郎平,她压力太大了,不能再分心。”郎洪向妹妹封锁了这一消息。7月3日,郎平在电话里问候父亲,意外听到护士查房的声音,一番追问,她才从姐姐那里知道了父亲因脑梗住院的事。
一周后,郎平匆匆飞赴北京看望父亲。走进病房,只见父亲靠在床头,手里挥舞着一面小国旗,聚精会神地看她“五连冠”时的录像。这一幕让郎平热泪盈眶。见到女儿,郎家骅责怪道:“人老了哪个没有三病两痛,你回来干什么?你还记得爸爸的两个心愿吗?”郎平含泪点头:“爸,我记得。”郎家骅说:“亚洲杯、世锦赛就要开打了,你是主教练,关键时刻怎么能离队?”郎平只在病房里待了小半天,就被父亲撵走了。临别时,郎平不放心,郎家骅大度地挥挥手:“走吧,别担心我,到时候爸爸会一场不落地收看比赛,为你助威。”
谁知这一分别,竟是父女俩的永别!9月10日清晨,郎家骅安详离世。此时亚洲杯正在深圳进行,郎平带领国家二队打了一场揭幕战,就返回北仑继续世锦赛的封闭集训。刚到北仑,姐姐的电话就来了:“爸爸走了,不要担心他的后事,你好好带队训练。等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我再通知你回京。”
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郎平将悲痛埋在心底,当晚继续带队训练。3天后,面对父亲冰凉的遗体,郎平泪如泉涌:“爸,对不起,您的两个心愿我一个都没实现,原谅女儿的不孝。”送别父亲,郎平走不出丧父阴影,王育成来北仑看望她,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郎平强忍泪水,走上了训练场。
9月23日,女排世界锦标赛在意大利打响,小组赛、复赛中郎平带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杀入决赛。10月13日,在冠亚军争夺战中,中国队以1:3不敌美国队,屈居亚军。这是郎平带队夺得的第四个世界亚军。她在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别失望,我还有机会。”
郎平将目光瞄准了2015年的女排世界杯,此时的中国女排队伍已走向成熟,河南籍运动员朱婷成长为世界超级球星,中国女排有资本与世界诸强抗衡。伴随着球队的成熟,王育成润物细无声的爱,也滋润了郎平的心田。2015年5月,郎平与王育成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商定,将婚期定在2016年1月。
2015年8月28日,郎平带队赴日本参加女排世界杯。不幸的是,赛前杨方旭、惠若琪等主力受伤缺阵,给中国女排夺冠蒙上了阴影。可为了捍卫女排的荣誉,为了天堂里父亲关注自己的那双眼睛,郎平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在输给美国队后,她带领球队坚持拼搏,9月6日在收官战中以3:1击败日本队,以10胜1负的战绩夺冠,并取得了进军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捧着沉甸甸的金牌,郎平默默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爸,两个心愿女儿都帮您实现了,您安息吧,别再为我操心了!若有来生,咱们再做父女。”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