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治理的中国思维

2015-09-10 07:22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2期
关键词:政府思维

今天,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生态为支柱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社会结构、市场规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当这些技术支撑的云网络体系、云资源体系、云服务实体跨越技术和经济领域、融入公共治理,“云治理”就应运而生了。“云治理”的概念之所以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网络化资源、服务的不断增加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因此,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对数据的挖掘处理和解释运用能力是云治理成就与否的关键。

在这一轮技术变革之前,人们依靠工作经验和局部反馈来预判社会变化,依靠单个部门的定向数据以及领导的经验与直觉来作出决策,而如今,这样的工作方式日益变得不适用了。云治理至少带来了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治理思维与模式的变化,大数据技术帮助政府科学地利用数据说话和决策,使政府管理更柔性、更具弹性;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大数据技术支撑社会、公众、企业参与公共事务,使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成为一种新常态;三、治理风险的多样化,信息泄露、个人隐私被侵犯以及数据垄断等风险成为新的挑战。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我国专家也提出,未来网络服务于人的主要形式就是“云”,“云”应成为除水、电、气之外的第四公共部门。可以想象,当大数据和云成为现代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如公路和铁路一样不可或缺之时,社会生活方式乃至国家治理模式也很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据治国”或将悄然而至。

在技术全球化与开放性的条件下,中国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中国政府治理创新的关注点应紧扣政府核心业务和国计民生重大事件;着力加强外部数据和政府业务数据的融合分析;更好地改进政府自身工作、提高政府回应能力。为此,有必要尽快构建中国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尽管在应用层面,尤其是公共治理领域,好的案例还非常有限,但也已颇具启发意义。比如中国海关的“电子口岸”整合了工商、税务等十几家部门的数据。数据之间实时的联网分析,使“电子口岸”在加快报关速度、高效打击不法分子的同时,更成为中国经济的“气象预报台”,能够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非常精细、全面的决策支持。再如,贵州省政府将一些交通数据开放出来,邀请全球数据精英用这些数据为当地设计一套智能红绿灯系统,以便让每一辆经过这个地区路口的车,在红灯面前的等待时间是最短的。这样的思路将帮助政府向更加透明、开放、高效的方向迈进。因此,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涉及领导意识、组织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思维革命。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运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未来也可以在治霾、反腐等更多的领域进行创新应用。

相应于实践而言,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时代契机中,学术研究也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中国在数据战略领域的深入拓展,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需要切实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治理与技术的融合,以便在未来更具科技含量的国家综合博弈中具备创新和超越的可能。因此,我们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对于大数据和云治理的研究心得,推出本期“云治理的中国思维”专题策划,以期为政府创新公共治理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政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