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她的耳机里存满了漏勺掸面的声音、竹竿压面的声音、客人嘬面条的声音,这些拉面店的实景收音,如晨钟暮鼓,下课听、走路听、排队听、去拉面馆的路上听。
《寻找1967的女神》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东京是爱的气味,是面条的气味。没有在日本生活过的我们,也许没有办法想象和理解,他们对拉面的热爱是怎样涵盖了整个星辰宇宙。在日本,也许除了三观之外,还能建立起一套体系完备的拉面观。难怪怀着“One World One Dream”愿景的《拉面女孩》,讲的就是外国妹纸卧薪尝胆师承拉面师傅,学做地道的日本拉面,可见要想真正融入日本这个国度的肌理,应该先从它的拉面开始。
如果你恰好也是拉面控,这回可以大饱眼福了。日剧近期又出了一部魔性吃货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跟《孤独的美食家》一样,这是一部毫无剧情,通篇只有吃吃吃的剧。剧名就是最大剧透,美少女主角们不是在吃拉面,就是在去吃拉面的路上。小泉同学作为一名高冷女神范的谜之转学生,少女的身体里藏着一颗痴汉的豪迈灵魂,她奔波辗转于日本各个角落,只为尝遍各式拉面。一碗面上桌,她先是扎起长发、扭一扭脖子、掰动手腕,进入战斗模式,然后举箸膜拜,战鼓擂起,正式开吃。只听见呼哧呼哧、滋溜滋溜好一阵声响,嘬吸间两眼发光,一番狼吞虎咽,汤碗见底之后,本来一张生无可恋的冰山脸,立即就变成了一张死而无憾的高潮脸,还自带混响效果,仰天长啸呼出好大一声满足的呻吟。该剧作为漫画改编作品的特质非常明显,以放浪形骸之势完成了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跨越。
一部无聊的剧集,却从无聊到了有聊的地步。正所谓无癖无深情,无痴无真气,凡事若修成了癖、炼成了痴,就算再怎么边角碎料,也可形而上摆到哲思的台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个职业拉面控的操守:只要拉面店在那里,小泉同学就算跋山涉水、舟车劳顿也一定要去到。为了等一个要排队120分钟才能吃上的拉面,她不惜自备饭团在店外驻守(可能拉面装在另一个专属的胃)。不能吃辣的她毅然选择与一碗十级变态辣的拉面浴血死磕。超强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令人肃然起敬。她的耳机里存满了漏勺掸面的声音、竹竿压面的声音、客人嘬面条的声音,这些拉面店的实景收音,如晨钟暮鼓,下课听、走路听、排队听、去拉面馆的路上听。在资深拉面控的眼中,世界也会变得格外生动有趣。有一家店以超大分量为特色,在堆成了一座富士山的汤碗面前,小泉同学先把面从底下捞上来,放在蔬菜上面。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居然能叫旁边的客人拍案叫绝:把面从汤汁里捞起,防止坨掉,放在蔬菜上“避难”,蔬菜也能充分吸收到汤汁,她完成的是一场“翻天覆地”的营救。在日本的文化里,职人往往意味着专注、执着甚至魔怔,对所热衷的事物致以全身心的热爱,那么,专业的食客也可看做一种职业,同样含有对职人文化的诠释——看到小泉同学和她的同类们,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吃货吗?
同样,一碗面也拥有它的哲学。一碗拉面就像是宇宙,有从海洋中来、深山中来、地球深处而来的生命,一切都保存得那么好,这是最基本的元素,与肉汤完整地融合起来,肉汤赋予了拉面生命。一如水利万物而不争,浓郁而又清澈的汤汁,才是拉面的至高标准,所以小泉同学疾呼“以貌取面是极其肤浅的”。看上去清汤寡水的一碗面,你所不知道的是,高汤酱油是在猪蹄及猪肉的高汤中加入鱼虾贝制成,拉面也是用蛤汤来调和的。猪肉的甜味加上鱼贝的鲜香,蛤的美味在口中蔓延,直到在舌尖绽放,才知晓味觉层次是上等的三重奏。还有一家叫二郎的面店,每一碗面味道都不一样,有时浓郁有时清淡有时油脂多些,完全凭着师傅当下的性子来,于是,拉面就和人生一样,成了一期一会。滋溜滋溜吸面条,看似不礼貌的声音,实际上才是对店家最大的致敬。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压力大,失态破格美味,在一个人人都被拧紧的社会,拉面作为最适合“一人食”的食物是极具治愈性的,也许只有在这个失态被允许的空间,与拉面独处的一刻,才能松掉紧绷的神经,让僵化的灵魂过一过水,松一松绑。
谜之颜艺,谜之趣味,谜之欲罢不能,都是这部剧的魔性魅力。食材来自五湖四海,只为让人胡吃海塞。所以,吃自己的拉面,让别人谜之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