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
出于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和巨变的关注和兴趣,葛冠中的画风和内容都具备了很强的当代性。但是,他又没局限于传统语言的表达,鲜明的构图、强烈的色彩、对传统图像的解构与扩充,均直指中国传统的解体,并描绘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图谱。他通过这一传统的绘画技法与当代性题材结合,构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观者体验。
《艺术与财富》:相对于水墨画,其实人们对传统重彩绘画并不熟悉,能否先简单介绍下?
葛冠中:中国的传统重彩绘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画种之一,早在两千余年前,便已取得极高的成就。它的题材广泛,分布地域辽阔,材料介质更是不拘一格。从马王堆汉墓到敦煌莫高窟,从山水花鸟到经变壁画,几乎无所不包。这种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画种,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和油画互相参照,从中窥见东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色彩的不同理解和驾驭。
《艺术与财富》:你在大学时学的就是重彩绘画吗?这个画种的特点是什么?
葛冠中:由于大学时代学习了数年油画,得以使我能在不同层面上,同时涉猎东西方艺术,并决然地选择重彩中国画这一在当代艺术领域很少有人涉足的门类作为切入点,掺以某些油画技法,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巧。
中国传统重彩绘画的用色和造型,仍然秉承意象造型的原则。古代艺术家们并不在肖似物象上做过多追求,相反,同古埃及艺术相似,中国重彩绘画的色彩更多的是一种对人们印象中的某种事物特点的概括。这与文艺复兴后传统西方油画对色彩真实精微变化的追求表现大相径庭,而与中世纪哥特艺术与拜占庭艺术的那种色彩纯化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代的重彩绘画取得过极高的成就,无论是宫廷画家华美富丽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还是民间无名大师集体创作的宏大辉煌的寺观壁画,都成为今天人们吸收养分的宝库和足以自傲的资本。
《艺术与财富》:我们今天说“界画”这个概念,显然带有这个时代的特点,界画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葛冠中:因为家学的缘故,从儿时起,我便对工笔重彩山水和楼阁界画充满兴趣,并接受过这方面的严格训练,又在日后与油画技巧产生碰撞,从而形成一种追求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厚重斑斓的理念。对于纸上作品而言,想要用水溶性材料,在纤薄的宣纸上,做到类似于油画的厚重质感,而又不破坏中国画的某些传统审美标准,就必须借助古代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传统技巧,而在技法上尽量使用传统方法之外,题材构图方面,我则会尽量力求当代性。
《艺术与财富》:在界画这种表现形式之下,你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葛冠中:我认为,作为一个一生身处都市喧嚣、钢铁丛林中的人,我无法在心境与外化等各方面做到与古人心意相通,自然而然地也无法再画出寄托个人真情实感的山水作品。我们不曾经历古人的生存环境,自然心境与感受就大不一样。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当代性和先锋性作为自己的标签。艺术家作为社会中极为敏感的个体,“与时俱进”绝不只是一句泛泛的口号而已。所谓当代性,我想并不是那种表面上的标榜。
我正是试图通过极为传统的绘画技法与当代性题材这一对貌似矛盾的共同体,来构建个人的绘画世界,用人们早已熟知的这些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绘画技法来表现现代题材,给人们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观看体验。“越界”是对新事物的体验、对旧事物的锤炼扬弃,而这正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艺术与财富》:你的作品在技法上采用的是传统方式,而在作品的画面和细节表现上又非常先锋,我们看到的是工业社会甚至外太空文明的影子,我很好奇这些奇妙的构思都是如何形成的,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什么?
葛冠中:我对世界的观照及对未来的展望并不是悲观消极的,运用各种隐讳的语言和暗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对于宏大构图、壮丽色彩和繁复细节的嗜好,是我一种近乎于偏执般的兴趣。色彩方面,我一贯坚持中国传统用色和搭配手法,在作品中,观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古代中国那盛世流光的时代背影,浓重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彩纷呈。古典的建筑和各种华丽的饰物中,当代人的往来穿梭,又有一种似曾相识又恍如隔世之感,对各种画面内容不遗余力的刻画,会增加许多矛盾甚至戏谑意味。而让大量山石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则一方面是因为儿时开始学习的重彩山水画,使我可以相对容易地驾驭它,另一方面是因为山与石作为某种有形的社会结构和无形的社会潜规则的恰当象征物,能更好地表达我要传递给观者的信息。
我的作品非常强调整体气势和张力,对于细节的刻画则不遗余力:建筑物上复杂的飞檐斗拱、人物服饰中若隐若现的繁复纹样、天王武士铠甲中细密的甲片,这些别人看着都会为其繁杂而皱眉的物事,于我而言,不啻充满刺激的征途和冒险。将它们精妙地描绘下来,并有机地与整体画面融为一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是我不变的准则,最大限度还原自己创作构思的愿望。当我以当代的视点和角度,使这些技巧为我所用之时,它们便会勃然生发出崭新的枝桠。
因此在作品中,我不打算向观众传达过多的绝望和沮丧。在作品华丽的色彩表象下,我更多的是试图映照出对人们各种行为与思想的反思。故此,我的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矛盾统一,并在这种冲突中形成自己的图示语汇的思路,并非一时的兴之所致,而是多年绘画实践与比较特殊的艺术经历所自然形成。
葛冠中
葛冠中,1977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96~2000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2000~2005年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2005~200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并获艺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