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已经工作了8年的刘涛,是深圳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员工,业务能力在同事中数一数二。今年初,他被公司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做领导,带领一支20余人的团队。可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刘涛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经常被一些管理上的事务干扰,导致身心疲惫。后来经过相关专家的指点,他知道管理是自己的短板,因没有给下属合理分配工作导致效率低下。于是,他便充分利用业余的时间报了项目管理培训班,一边学习管理的技能知识,一边通过实践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现在的他,通过积极的职场充电,又可以高效率地工作。
超八成人遭遇职场瓶颈
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职场人都会遭遇“瓶颈期”,不是升职无望,就是加薪困难。即使晋升了,也会因为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感到压力倍增。这时候,“活到老,学到老”无疑是突破瓶颈期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找到自己最为薄弱的部分,有意识地进行充电,从而弥补短板。
调查显示,84.4%的人曾遇到过职业瓶颈,40.5%的人认为职业发展障碍最容易出现在工作5年左右,近九成的人意识到在工作之余参加培训十分必要。在某出版社工作的李军告诉记者,自己近期就有“充电”的打算,准备攻读在职的硕士。“近一两年来,单位新招员工学历都挺高,我感觉到了压力,觉得本科学历不够,还想往专业方向再研究深一点。”
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充电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进行“充电?专家表示,职场人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和方式。
职场网首席顾问李见明表示,充电这种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个人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来决定、来安排。一个中层的管理者和一个基层的员工都要进行充电,但是显然他们两个人所要选用的方式、时间、专业都是不一样的。
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分析自己所处的职位、想要达到的岗位,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果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那暂时就不用再充电了;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能力,那就必须要去学习了。
何时该充电
要想做得更好更强,一定要学会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对于职场人而言,何时充电尤为重要。如果职场上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就是你该充电的时候,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觉得自己的职业没意思。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份不错的工作真的很难找,一旦进入一个行业就要学会爱上这个行业,否则很难出人头地。当你在这个行业中觉得没意思了,就是你应该充电的时候,因为此时你正在迷茫和倒退中。
职业处于滞留期。人要往前看,不要一直停在原地,不然事业就没有进步。这时,不妨停下脚步收拾下自己,调整心态看看有没有相关知识可以学习下,争取在职场上取得突破。
职场之路过于平坦。不要把眼光放在一时,要往远处看,单一型人才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的主流。想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好好地审视自己的过去,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
充电方式根据职业目标而定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有不计其数的学习方向和内容,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这个答案并不难,学习的内容一定要有利于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如果想搞技术则要好好研究更深入的业务技能,多拿证或向高学历进军;如果最终想搞管理则要学习MBA或管理理论和技能;如果想搞金融则要精通国际贸易、财务、股票、期货、投资等,还要熟悉国内外经济形势;如果想出国,则要玩命学外语等等。如果没有职业目标而随意地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这纯粹是浪费时间。概括而言,目前主流的充电方式不外乎培训、读研及出国留学。培训有两种,分内培和外培。内培一般是企业安排的,如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外培则是在职人员根据自己的短板,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在外面掏钱上课培训。
至于读研,如在职研究生或MBA,则是很多职场人士为了获得晋升而储备的学历教育。在同等经验的条件下,高学历者的晋升机会和竞争力相对较大,薪酬待遇也相对较高。
攻读硕士学位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是应对全国入学统考,还是两年时间的苦读,都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工作繁忙的职场人士来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出国留学并非在校生的专用通道,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市场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不断看涨,在职人士也可选择留学镀金。从目前的情况看,硕士学位课程和短期语言培训课程,是在职人士出国留学的主要选择。留学是一种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为,职场人士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