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
“新常态”是特指不同以往、相对稳定、不可逆的状态,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全新历史阶段的高度概括,表现在社会经济上的显著标志是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驱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应表现在警务工作上,各种新型社会治安案事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带来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移动互联网技术迭代更新造成舆情导控和社会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警务运行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日益动态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社会治安形势,更好地优化警务机制,保障社会大局的持续平稳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亟待研究的重点课题,
社会治安特点与预测
公安工作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新的进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的时代特征和治安特点,判明大局形势,预测未来走向,主动积极应对。
一是利益矛盾叠加交织,风险化解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不稳定因素也持续增多,以海门为例,2011年以来,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呈现大幅上涨态势,2014年群体性事件369起,同比2010年的70起上涨了427%,信访总量也在逐年攀升。随着“新常态”下政治经济层面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社会经济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各类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聚扩张,因为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造成许多不可测和不可预见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日趋提高,交通设施的日益便捷以及各类新兴传播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各类利益群体跨地串联、抱团造势、非法聚集、频繁上访,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控制动态治安难度加大。社會治安形势与经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近5年来,海门市社会经济总量明显提升,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均GDP分别为836.5亿、9.27万元,分别比2010年的500.1亿、5.59万元上涨67.3%和65.8%。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相应社会治安形势也日趋严峻。2014年的110接报警数(477021起)、有效报警数(117513起)比2010年分别上升82.2%、90%。随着“一江一带”的国家级战略以及本省市内苏中崛起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未来海门的社会经济必将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必将进一步加快,大量外来人口和本地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集镇,从而导致社会治安局势更趋复杂,治安的动态性和犯罪的流窜性将更加突出。
三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共安全监管形势严峻。近年来,海门市城镇化建设得到高速发展,城市化率从5年前的42.8%提升至54.2%,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迅猛提高。截至目前,全市的道路里程数比2011年增长了1.7%(根据年鉴数据),驾驶人保有量240689人,比2011年增长了22%,汽车呈指数级上涨,目前全市共保有汽车近12万辆,相比2011年的6万辆,翻了一番。汽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造成管理难度加大,交通事故大幅上扬,2014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比2011年增长了81.9%。同时,随着海门高层建筑遍地开花,相应的安全隐患也急剧上升。此外,互联网和手机的日益普及,加上互联网Web2.0、3.0云计算时代以及通讯4G的到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日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线上线下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导致网上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多发性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同时,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发酵场、放大器,线上的网络舆论风暴,很有可能诱发线下社会危机。
驾驭社会治安形势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常态下的形势变革,公安机关要积极调整思维方式,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方法手段,推进警务机制的全面深入转型,优化运行质态,在动态治安驾驭能力上实现质的提升。
一是强化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管控化解涉稳风险。深入推进涉稳风险滚动排查、等级评估、全程监测、触线预警制度,深化群众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重点人群管控、社会稳定风险“五项排查”, 探索庭所对接、律师驻所等工作模式,推动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和责任体系,推动政府购买调解服务,引入律师或中立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效率和联调联处公信力。细化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征地拆迁类、医患纠纷类等复杂警情的处置标准,严防事态升级。深化反恐怖工作,密切关注各种恐怖组织动向,重点分析、研判图谋在敏感时期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情况和线索,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与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城管、人防、海事等专项指挥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联通、系统连接、力量联动。
二是深化立体打防体系建设,有效驾驭动态治安局势。进一步深化立体化现代化防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强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公安主业,推动群众安全感、满意指数逐年递增。全力抓好“信息战、合成战、科技战”的联动协作,实现警力、业务、装备、信息、技术等各类破案资源的优化组合,搭建合成化打击平台,形成大刑侦格局。破除部门利益壁垒,进一步拓展社会信息资源。加大互联网、手机通讯以及民航、电信、银行、工商、税务等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做强大数据支撑。进一步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逐年提升监控系统覆盖度,并加快社会面视频平台资源整合,引入图像模糊搜索技术,狠抓情报信息及图像深度研判,拓展科技手段对打防体系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治保组织体系,充实群防群治力量,并健全完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合作新途径,形成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的工作合力。
三是着力破解管理难题,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化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行流动人口“三集中”模式,推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动交通、消防、外管、网管、危管、物管进社区,并整合保安、物业、治安志愿者等社区管理资源,共同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健全社会组织分类发展、分级监管机制,扶持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责任。
完善重点网站和网络社区分级管理新模式,强化网上网下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并加强网上违法犯罪线索情报侦查,落实网上重点阵地和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努力实现对互联网全方位、立体化控制。
深入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和文明交通工程,推进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及文明交通建设,深入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隐患,依法严查突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推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和《江苏省消防安全指标体系》达标建设,构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机制,破解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防火灭火难题,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完善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水平。
四是调整优化公安保障机制,为打防主业提供有力支撑。科学界定公安职责范围,明晰警务处置权力范围,将公安机关从各种非警务活动中解脱出来,确保依法履职。对牵涉多家部门的公共事务,切实做强110与12345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切实加大对基层公安机关的基础性投入,在警力编制、办公用房、警务装备等方面为县级公安机关加大政策性支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公安“大部制”改革,有效整合内部资源,理顺管理体系。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完善以证据和诉讼为中心的执法办案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执行质效监测、执法问题百日整治、执法言行全程监督、执法过错链式追责,做优执法服务软环境,推进警务公开,使所有警务活动都向法而行、于法有据、依法作为,切实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压缩考核指标,突出打防主业,减少过程性考核以及考核之外的排名排序项目,剔除容易造假考核失真的项目,缓解基层压力,减少警力浪费。强化队伍精细化管理,优化警力资源管理,完善热点岗位轮岗交流、专业岗位考核准入、勤务动态调整等机制,健全实体化政治工作机制,强化文职人员制度,置换非执法岗位警力。严格党委主体、纪委监督“两个责任”,深化应用队伍监督管理、智能督察等平台系统,强化队伍作风效能建设,为各项打防主业提供有力素质支撑。
(陈修德 孙春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