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婉洁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十条措施。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和水,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可以采取控制污染源的办法缓解。而直接关系“舌尖”安全的土壤,既是污染物的载体,也是污染的本源。土壤污染,作为一种持续性的污染,消减污染的周期十分漫长。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继“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012年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亿亩,直逼18亿亩警戒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量优质土壤资源转变为非农用地,部分地区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下降。我国农村大量耕地撂荒现象普遍,许多传统的商品粮基地已不复存在。我国土壤面临着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石漠化和酸化等诸多土壤退化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
近20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工程占用大量耕地,优质耕地资源迅速减少。生态脆弱带来的土地退化势头没有遏止,土壤污染的范围逐渐扩大。
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超标的土壤测量点的数量占调查测量点总数的比例)为16.1%,因肥料滥用、农药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2015年7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联合举办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的高层论坛上,与会者指出土壤安全问题已对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形成制约,呼吁保护土壤环境刻不容缓。
土壤修复任重道远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重點关注土壤肥力;1978—1992年开始关注土壤质量和土壤污染问题;1992年以来重视土壤污染的防治,关注不同类型用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近年来尤其关注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问题。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不同地区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水平区别较大。由于气候、地质环境等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区域需采用不同的修复技术。从社会发展看,不同区域产业结构不同,污染类型和污染物有明显差异。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对待修复技术的经济成本的接受程度不同。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修复技术应用的多样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尚勇指出,我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基础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土壤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李发生表示,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和修复决策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过程,修复决策的结果受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存在东西方差异和区域性差异,这一点应当引起管理和决策层的关注。
土壤绿色修复,有了理论上的“抓手”,也有了时间的路径。“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修复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成为土壤修复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
“土十条”即将出台
此次论坛上,部分管理者、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探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等问题。
中科院院士赵其国建议,应以“人地和谐,地力常新,安全健康,永续利用”为土壤保护的出发点,以流域性、区域性、城乡工矿区土壤障碍及污染问题综合防治为重点,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土—水—气—生—人”一体化的土壤圈研究体系,建立适合国情的融“预防—控制—修复—监管”为一体的土壤圈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土壤保护战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只是在环境保护等现行相关法律中有一些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要求或规定。”
李干杰表示,保护土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通过立法,落实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企业治理污染、保护土壤环境和土壤修复的主体责任,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途径和内容等。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论坛中指出,农业资源环境是当前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瓶颈约束。必须针对农业资源约束趋紧、投入品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把“稳产量、强产能、可持续”和实现“三个安全”,即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作为核心目标任务,尤其是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藏粮于土”。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了“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等目标,目前,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2015年8月3日,环保部官网上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综述,中央下达3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30个重点区域重金属治理和37个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在论坛上还透露,“土十条”即将出台。据悉,“土十条”的出台,不仅国内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对于国内环保产业来说也有着重大意义。“土十条”将进一步拉动环保产业新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