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指
1943年,云南昆明,这是抗日战争大后方,硝烟似乎距离这儿很遥远,这里有着星罗棋布的咖啡馆、酒吧、饭厅、商场,再加上时不时穿梭而过的敞篷汽车,串联起了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宛如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景里,他和她相遇了。
他是复旦大学学生,英文极好的他被国民党招募为昆明炮兵学校盟军授课军官翻译;而她则是上海交大的学生,一位出身重庆名门的女孩。两个人虽不在同一所学校,但同样的想法和追求给了他们相见的机缘。
在西南联大学生组织研讨抗战形势、民族命运的集会上,他作为热血男儿,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之所以参加授课军官翻译的招募,就是希望能为抗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她虽是大家闺秀,但日寇毁坏了她的家园,让她的家族蒙受了屈辱,国仇家恨使得她对日寇分外仇视,因此,一听说有了这样的机会,她马上收拾妥当拉上志同道合的姐妹前去参加。
在集会上,他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有着授课军官翻译职位的他比别人说话更具有号召力。他站在最前面,对现今的形势侃侃而谈,言辞之中充满了一位中华儿女澎湃的激情和壮志。站在一边的她静静地听着,目光柔柔得像是一抹明亮的阳光,细细地洒在他的身上。
兴许是累了,他暂停了演讲,可就在目光掠过旁边倾听者的时候,她出现在了他的目光中。在人潮涌动中间,面容姣好的她显得亭亭玉立、与众不同,简洁的学生装丝毫掩盖不住她饱满而丰盈的身体,亮如明月的眼睛闪动着知识女性特有的光彩。以至于让他的目光许久都没有挪开,直到旁边的人提醒他,他才如梦初醒似的收了回来,重理思绪,继续演讲。
这次集会结束后,他们很快又再次见面。这次他没有让机会从身边溜走,而是主动地约了她,她没有拒绝,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从此,他们的爱情拉开了序幕。在昆明美丽的翠湖公园,他和她坐在一起聊天,说也奇怪,平日里话语并不多的她竟然变得健谈,不论是眼前的战争、将来的生活,抑或是东西方的文学艺术,她都侃侃而谈,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
炮火并没有因为昆明地处后方而忘了光顾,但因为有了爱情的滋润,他们的生活多了几许柔情蜜意。时间很快就到了1944年7月28日,这天,他突然被调往缅甸密支那战役前线。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根本来不及向她告别,就匆匆奔向了机场。路途中,他隔着车窗看到一位好友,就在车上冲着朋友大喊一声:“我先飞到印度去了,请转告她!”
从朋友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她的心跟随着他去了遥远的地方,除了牵挂,就是思念。她曾经说她家里代代居住的地方遭受日寇蹂躏的情况,他告诉她,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帮她把这个仇报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他就要践行自己的承诺了。
此刻的他同样在思念着远方的她,湿冷的战壕,刺鼻的火药味,让他都觉着格外惊惧,而回忆和她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成了心底最温暖的慰藉。9月,他作为翻译见到了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一番愉快的交谈后,他利用此次机会,给她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在信的末尾,他如此写道:“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你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战争结束后,我将在黄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让我俩相偎守着炉火倾听那杜鹃鸟清啼的声音,咕咕—咕咕—咕咕。”
饱蘸着美好情愫和希冀的信糅合着硝烟味飞向了国内,飞到了她的身边,她流着眼泪细细地读着,时不时把厚厚的几张纸放到鼻端,仿佛那上面有着他的味道。当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她禁不住喃喃说道:“亲爱的,我答应你!”
11个月后,在昆明火车站,她等来了他。当时,他穿着笔挺的军装,威武英俊,而她则穿上了白色的旗袍,柔美秀丽。一见面,两个人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许久都没有分开。这年的8月15日,他们结婚了。在婚礼上,他给她戴上了一枚在战火纷飞的缅甸买到的红宝石戒指。熠熠闪光的戒指,合着他们笑靥如花的面庞,显得是那样的美丽。
他叫曹越华,她叫王德懿。从心手相牵的那一天起,他们开始了一生一世的厮守,再也没有分离过。就像他在信中给她写的那样,筑起一座城堡,倾听着杜鹃啼鸣,把一辈子揉进那份甜美而温暖的爱情中。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