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医生”上门能否缓解看病难

2015-09-10 07:22肖思思胡浩张遥仇逸
决策探索 2015年21期
关键词:看病难上门滴滴

肖思思 胡浩 张遥 仇逸

10月18日~19日,阿里健康、滴滴出行、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滴滴医生”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并赠送免费的阿里健康药箱。

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被互联网日益渗透的移动医疗究竟能走多远?

首日活动1000人次呼叫医生

据初步统计,2天内4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呼叫之后没有医生上门问诊,主要源于几种情况:用户与医生的距离超出活动的覆盖范围;用户需要的医生此次活动没有对应的科室;医生在路上需要一段时间,问诊时间也较长,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有限。

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上门医疗存在巨大需求;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疗资质的医院,未能填补所有的上门就医需求。”倪剑文说,“滴滴医生”服务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选择的合作医院都是有上门医疗资质的,选择的医生有外科医生也有全科医生。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不仅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实际是分级诊疗的理念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滴滴医生”的探索叫好。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滴滴医生”的出现,说明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正在深入应用到医疗领域,或许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的问题。

知名民营医院和睦家家庭医疗组总监秦新艳说,互联网对传统医疗是一个有益补充。互联网的手段可以方便医患建立联络,结合线下的就诊,后期跟踪随访。还可以采用可穿戴设备、工具缩短医患距离。

实际上,“上门医疗”并非新鲜事物,在欧美、新加坡、日本已比较成熟,甚至在国家层面进行了医疗保险覆盖。

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不管是传统的医疗模式还是互联网医疗,都是以帮助病人为目的的,医生应该学会拥抱新生事物。

在胡大一看来,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朱思泉认为,“滴滴医生”上门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上门的医生可以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再据此作出下一步的就医安排。这其实是一种分级诊疗的理念。互联网是一个手段,是帮助病人进行科学就医、合理就医和分级诊疗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推动医改进行。

“在互联网+时代,不去擁抱这种新生事物,你就会失去病人、失去市场。”著名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教授表示,医生在互联网上为病人做解答、咨询等,总体上是有益的、积极的,一是打破了执业地点的局限,二是提高了医生的收入和地位。

会否加剧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一些专家提出担心:在医生抽出时间上门服务后,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会否变得更加紧张?

倪剑文认为,“上门医疗”会否影响到整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效率,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得出结论。从效率配置来说,公立医院是满的,民营医院很多时候并不满;大医院满,社区医院不满。医疗效率本身就存在不均衡性。“我们想尝试的是能否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现状。阿里健康的业务未来计划从医疗、医药、保险三块来进行展开,医生上门是医疗上门这块的一个方向。”倪剑文说。

而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专家认为,需要急救的可以叫120,上门的群体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一般不是那么紧急的,这种需要是可以用预约替代的,也不一定需要医生迅速乘车上门,可以让护士来打个针、康复指导。考虑到我国医生资源本身就紧张,大医院专家资源更是紧张,病人到诊室就医是最节约、最合理的。此外,上门服务肯定是高价的,现在可以先烧钱、不让病人多花钱,将来怎么办?

一些专家认为,“滴滴医生”不仅考验政府“放”的智慧,还考验“管”的智慧。邵志清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实行了互联网+出租,互联网+医疗,接下来必须创新实现更好的互联网+监管,这一点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秦新艳认为,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什么情况不能线上继续诊疗等,防止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猜你喜欢
看病难上门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滴滴Uber 大战
生意上门
看病难?它来帮你找专家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切莫因“规培”加重看病难
缓解看病难区别四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