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召唤

2015-09-10 07:22赵江峰窦超
轻兵器 2015年22期
关键词:雇佣兵刺刀冷锋

赵江峰 窦超

由吴京自导自演的影片《战狼》于2015年4月2日上映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上映10天狂卷4.32亿,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影片。该片展现的是我军特种兵与毒枭手下的以退役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为首的雇佣兵之间的较量,因此颇引起军迷的关注。在此,我们就从军事角度来对该片做一评析——

冷锋是一名特种部队的狙击手,素质出众的他一贯非常自负,并带着点“痞劲”,甚至有些过分自负。在一次配合地方公安进行的缉毒行动中,为了掩护受伤倒地的战友,冷锋不顾上级不准开火的命令,连开3枪击穿墙壁将毒贩武吉击毙,挽救了战友的生命。行动结束后,冷锋遭到调查并被关了禁闭。谁知后来却因祸得福,被特种部队中的精英“战狼”中队选中。

冷锋入选之后不久,即参加了一场对抗演习。令所有参演人员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们演习之时,一场真正的实战已来临。原来,被冷锋击毙的武吉是东南亚大毒枭敏登的弟弟。因此,敏登决心派出手下以前海豹突击队队员老猫为首的雇佣兵入境杀死冷锋,为他弟弟报仇。实际上,这只是敏登的障眼法,他真实的目的是获取一批中国人的血样和病毒样本,以研制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

正当扮演假设敌的“战狼”中队与红军机步旅激烈“交战”并互有胜负时,雇佣兵们的突然袭击使得“战狼”中队出现了伤亡。我方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由演习转为实战。在武装直升机对敌实施打击后,“战狼”中队与机步旅合作追击入境的雇佣兵。谁知,这些雇佣兵都是久经战阵的退役特种兵,他们成功地以最小的代价使我方遭到了严重损失,这些雇佣兵甚至在一块大石头上喷上“中国童子军”字样,来羞辱中国特种兵。

冷锋和他的战友们没有被吓倒,而是分成几股和雇佣兵展开了殊死较量。冷锋依靠自己的过硬实力和后方指挥所的提示,首先将阻挡己方前进的雇佣兵狙击手消灭。队友们则分别追击已经分散的雇佣兵,并且将其分别消灭。冷锋自己则对老猫展开追击。

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冷锋终于追上了老猫。两人在弹尽之后展开搏斗,冷锋最终将老猫杀死。此时,趁着雇佣兵吸引了我方的注意力,敏登已经取到了血液和病毒样本。因为我方已经将边境完全封锁,这些人只能走一段遍布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雷区的边境。敏登和手下扮成我军的医疗救护队,企图蒙混过关,他们顺利通过了落在后面的我方伤员所在区域,在边境上正与冷锋遇上。冷锋开始并没有怀疑,但他看到对方手上的纹身后就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冷锋一人单打独斗,将这些毒贩全部摆平,并将就要越过边境的敏登捕获。此时,敏登手下大批武装人员前来接应。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我方武装直升机和地面部队赶到,迫使营救敏登的武装人员落荒而逃。影片最后,被喷上“中国童子军”字样的大石头被炸得粉碎。

95式步枪提把上设有导轨,用以加装瞄准镜等附件

“后踢上膛”动作看起来潇洒,但要想熟练掌握还是很困难的

网上曾有评论说《战狼》一片用来“看枪”非常不错,的确如此。

影片中出现的国产枪械是以我军目前部队现役装备为主,如92式9mm手枪、95式自动步枪、88式狙击步枪等。不过,这些出现在影片中的枪械大部分都经过了一定的改装。比如在95式步枪提把上方加装了皮卡汀尼导轨,从而可以安装各种附件,如光学瞄准镜、战术灯等。88式狙击步枪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装,枪身上方亦加装皮卡汀尼导轨从而安装光瞄等附件,并且枪口还加装了消声器,这一点很有必要,可在实战中隐蔽消灭敌人而保护自己。不过,片中的消声器似乎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射击时的枪声和没有装消声器的差不多一样大。雇佣兵们使用的西式枪械也加装了大量附件。就连他们使用的56式冲锋枪,也通过接口加装了光学瞄准镜和战术灯。不过,本片中雇佣兵狙击手使用的两种狙击步枪却值得注意。在解救被警方捕获的敏登时,雇佣兵狙击手使用的是一支巴雷特M99狙击步枪。这是一款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狙击步枪,其并没有弹匣,只能逐发向弹膛内装填弹药,这是该枪与美军制式的巴雷特M82狙击步枪最大的区别。在与我特种兵交战时,这名狙击手则又使用的是一支加装了光学瞄准镜的M14步枪。

冷锋在消灭雇佣兵狙击手的过程中成功靠近了对方。他在突然从草丛中跃起抓住对方枪管的同时,使用了一个令许多军迷津津乐道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后踢上膛”动作——冷锋在用左手抓住对方狙击步枪枪管的同时,右手从腿部枪套内拔出手枪,顺势用右脚向后踢,以鞋跟部分踢中准星或照门座,实现了手枪待击动作,来不及反应的雇佣兵狙击手,随即被击中头部死亡。这一动作很潇洒,但要想实现却不那么容易:首先,脚和手要配合好,抽出手枪的同时腿就要后踢;其次,手枪抽出后枪身的角度必须与脚后踢的位置协调起来,否则腿踢不到准星或照门部位,就难以使套筒向后动作。因此,这一动作势必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

不过,这一镜头中还出现了一处穿帮。冷锋作为中国特种兵的一员,他携带的手枪肯定是92式手枪,但当他击毙雇佣兵狙击手时,我们发现他手中的手枪竟然是P226手枪——这明显是由于纰漏导致的。

要说起本片中出镜率高的枪械,56式冲锋枪算得上其中之一。不仅敏登手下的武装人员大部分使用56式冲锋枪,而且就连装备精良的雇佣兵也使用经过改装的56式冲锋枪。我国的56式冲锋枪上固装有折叠式三棱刺刀,这是那个特殊年代一贯强调“刺刀见红”的传统的体现方式,这一点与其他AK系列枪械基本上采用拆卸式剑形刺刀明显不同。但也正是这一点,本片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纰漏。当冷锋发现眼前这支医疗队是毒贩假扮的之后,突然出手要将其歼灭,这时他使用的就是一支拆除了折叠式刺刀的56式冲锋枪。这支枪很快就没有枪弹了,冷锋就从旁边毒贩尸体身上的刀鞘内抽出一把刺刀安装在枪上,追上并将敏登抓获。此处的错误表现在:56式冲锋枪的刺刀需使用工具进行安装与拆卸,像片中冷锋那样将刺刀直接插在枪上是无法安装到位的。另外,片中冷锋装到56式冲锋枪上的刺刀并不是原装的,而是从56式半自动步枪上“移植”过来的。56式冲锋枪上使用的折叠式刺刀,实际上是56式半自动步枪上刺刀的改进型,其长度要比后者短得多。仔细观察冷锋手持装好刺刀的56式冲锋枪摆POSE的镜头,就会发现这把刺刀实在是太长了,折叠后几乎要盖住整个弹匣裙口了。再者,56式冲锋枪或56式半自动步枪刺刀并没有配备刀鞘,因此,片中出现的刀鞘明显是借用了其他刺刀的刀鞘。

冷锋以漂亮的“后踢上膛”动作将对方狙击手击毙,但其手中的枪是P226手枪,并非92式手枪

雇佣兵使用的56式冲锋枪加装了大量附件,颇具现代感

雇佣兵们使用的AR系步枪也加装了大量附件

除了轻武器方面的疏漏外,《战狼》一片中重武器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错误。当龙小云指挥的作为假设敌的“战狼”中队与红军机步旅进行对抗演习时,“战狼”中队采取了乘坐运输机高跳低开的方式实施伞降。当时,红军负责防空任务的有不少防空导弹部队。龙小云下令在投放诱饵的同时,部队实施跳伞,成功骗过了红军指挥官。这里的问题是红军防空导弹部队的部署实际上是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致使对方轻易在己方纵深地带实施了伞降。我们都知道,防空部队部署的关键是要形成高中低射高和远中近射程的有机结合,以稠密火力编织成一个密集的防空火力网,才能对敌方空中目标实施有效打击。既然是防空火力网,那么就不应该存在明显的空隙。也就是说,各种防空武器的射程应该是相互衔接的,这样就使敌方飞机难以找到安全空域实施突防。然而,影片中红军防空力量的部署却完全违反了这一原则,直接造成“战狼”中队乘坐的运输机突入己方纵深地带。从龙小云指挥所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战狼”中队的2架运输机沿着红军两处防空阵地之间的空白地带深入进去,而两侧的红军防空导弹却无法对其进行射击。这就说明这里的红军防空火力存在非常明显的空隙,以至于被对手利用。尽管后来红军下令实施射击,但已经深入进来的“战狼”中队已经完成了跳伞。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也非常有意思,双方都企图入侵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就在红军成功侵入“战狼”中队指挥系统的同时,龙小云却也趁势入侵了红军的指挥系统,并且向红军炮团发送假命令,使其将己方的机械化步兵团给消灭了。这一情节明显是受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成功战例的启发。当时,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军队通信网,向其炮兵下达假命令,使其向己方部队轰击,给埃军造成了严重损伤,并且还以假命令引导埃军补给车队进入雷区而受损。但这一做法在过去年代取得了成功,而在现代条件下能否成功,实际上是大有疑问的。现在军事强国所装备的C4I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友军部队之间大部分信息的共享。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级作战单位,对于上级、下级和友邻单位的基本态势都是清楚的,当然对其位置等基本信息也是了解的。在这种条件下,单靠一条简单的假命令是难以使对方掌握全局态势的指挥官上当受骗的。在中东战争那个时代(1960、1970年代),军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主要靠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手段,而且作为一场以沙漠机动为主要特点的战争,其流动性是非常大的,这就造成双方对己方不断运动的部队的位置信息并不能完全掌握,埃军炮兵部队接到假命令后向己方开火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在影片中那种情况下,无论是红军机步旅指挥员还是其下属的炮兵团指挥员,通过信息化的指挥控制系统都对友邻部队的基本态势掌握得比较清楚。更重要的是,当时双方并没有展开大规模机动战,而是在以特种部队进行小规模对抗。这样的条件下,双方的基本态势是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的。单凭一条假命令是无法令红军炮兵团指挥员相信并向己方机步团开炮的。影片之所以如此处理,明显是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了解不够。

当我军发现毒枭雇佣兵入侵后,立即出动直-9武装直升机进行追击。一辆雇佣兵的越野车(居然是国产的“勇士”越野车)被火箭弹击毁,另一辆车上的雇佣兵则使用AT-4火箭筒发射石墨弹摆脱了攻击。按照片中的展现,石墨弹爆炸后在空中漂浮大量石墨粉,造成我军一架武装直升机很多仪表失灵,只得紧急返航。后来,我方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才将石墨粉的干扰清除掉。这种所谓的石墨粉火箭弹,与美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相似。石墨炸弹也称为碳纤维炸弹,其内部装有大量极细的碳纤维。这种碳纤维经过化学处理,直径只有100微米,质量非常轻,可以随风飘散到任何角落。碳纤维导电性极强,一旦落到供电设备或电子装置上面就会引发短路。美军使用的石墨弹编号为CBU-94,由SUU-66B弹药撒布器及约200颗BLU-114B子弹药组成,子弹药内装填碳纤维丝。当炸弹由飞机投下后,弹药撒布器将子弹药抛撒开来,经预定时间后,子弹药炸开,其内部的大量碳纤维就会飘散到变电站和高压电缆上,造成电器短路,而且极难清除。如果飘入电气设备和计算机内部,可使其击穿或损坏。这种碳纤维对人体并没有直接伤害,只能让人感到奇痒难忍。美军曾将这种弹药使用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由飞机或巡航导弹投射,使伊拉克60%、南联盟70%的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影片中,我军遭到石墨弹的攻击,直升机的电路板遭到损坏,并非是不可能的。然而,片中将这种弹由火箭筒发射,令人疑惑。众所周知,火箭筒的射程只有几百米,是一种直射点状目标为主的战术支援武器。如果火箭筒发射碳纤维弹,那么这么近的距离不敢保证炸开的碳纤维不会被风吹回到自己阵地上。如果影片将情节改为雇佣兵用火箭筒击伤了我方直升机,倒是更为合理了。

作为一名狙击手,冷锋的枪法非常出众,这从他能够3枪全部命中同一点并将混凝土墙击穿而击毙武吉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从影片中的细节表现来看,冷锋的射击技能是大可令人怀疑的。冷锋每次使用狙击步枪开枪时都是猛扣扳机,根本就没有预压扳机的过程,这样的动作会造成据枪不稳定,对于合格的射手特别是狙击手来说是绝不能出现的错误。很多枪械的扳机设计为二道火,就是为了让射手更好地进行预压扳机,对于提高射击精度很有好处。

当我军发现雇佣兵入侵后,就派出直升机给部队送来了实弹。从画面来看,直升机以甩投方式补充的弹药都装在类似美国“派力肯”那样的安全箱内,但有一个细节明显是错误的:所有的弹药都被放在箱内的垫板上,而不是像专用携行箱那样放置在相应的凹槽内。这样不要说是空投,就是平时搬运也会使弹药在箱内相互碰撞而乱成一团。

片中还出现了一只携行箱内整齐码放的用于装填95式自动步枪的10发桥夹的镜头,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95式自动步枪使用的弹药通常是采取30发包装,正好装满一个弹匣,而不采取桥夹装填形式。此外,在冷锋到达“战狼”中队驻地时,出现的坦克和装甲车上都有“战狼”中队的标志,这也是不可能的。各国特种部队都会涉及到坦克、装甲车辆驾驶等科目,但其编制内却不会有大量的装甲车辆特别是坦克。这是因为特种部队更强调的是行动的隐蔽、快速和突然,而不是强调火力的强大、装甲防护力的坚固,要是这样,特种部队就会都变成装甲部队。本片之所以如此处理,恐怕也是出于为了博眼球的想法吧。

56式冲锋枪或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折叠式刺刀根本就没有配备刀鞘

片中红军的防空力量部署有明显漏洞,致使对方运输机长驱直入

片中出现的以石墨粉为破坏手段的火箭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如果说《战狼》一片中的武器装备多有瑕疵,那么影片中的战术表现则就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从影片看,我军特种部队的战术表现是极差的。在影片开头的缉毒行动中,之所以出现后来武吉劫持“人质”(这个人质实际上是武吉的同伙,假装被劫持而已)的情况,是与我方战术处置不当有直接关系的。虽然我方成功地隐蔽接近了毒贩们所在的房间,并且在推进过程中将沿途的哨兵都被悄悄地“摸掉”了,但最后的强攻过程却显得过于简单和直接。当时,在房屋正门攻击的除了特种部队外,还有地方公安部门的特警。特警由于装备有防弹盾,被部署在房门正面,特种部队则部署在房门两侧。当强攻命令下达时,我方人员推开房门在防弹盾掩护下一拥而入,直接与房内的毒贩交火。但是在一片混乱中,武吉却逃到隔壁引爆了屋内的炸弹。当时,如果我方在推开房门后首先投入震撼弹,使得房内的人员暂时失聪,就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屋内所有的人。但是,我方没有这样做而直接冲入房间后,于是遭到了持枪毒贩的激烈抵抗,致使武吉趁机逃脱。我方在强攻正门的同时,也准备从房间窗户处攻击。当毒贩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正门时,特警队员们则破窗而入,但这一行动也不足以将毒贩完全控制住,从而造成了后来的被动局面。

我军特种部队追击雇佣兵过程中,出现严重损失也与战术处置不当分不开。战术有两个基本层面,即火力配系和战斗队形。其中战斗队形是部队人员在战场上的相对位置的规范,其对于有效发扬己方火力并减少敌方火力对己方的威胁至关重要。然而,《战狼》一片中,号称我军特种部队“精英中的精英”的“战狼”中队和并肩作战的特种部队却在这方面表现得一塌糊涂。我军自开始追击的2路纵队变成3路纵队,也间或运用过横队队形,但却总是以密集的人员配置行动。这样的队形只能称之为行军队形,根本就不能用于作战。纵队队形便于部队沿道路推进,但在交战时却严重影响己方的火力发挥,因为前面的队员会遮挡后面队员的视野,使其难以掌握战场态势,同时也无法发扬火力。密集地“挤”在一起的我军人员,如果遇到敌方设置的爆炸物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更不要说迅速进行反击了。整部影片中,我方特种部队极少见到有小编组的行动方式,不是挤在一起“集团冲锋”就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说实话,看着我方特种兵在银幕上对敌进行“自杀冲锋”并被打得伤亡惨重,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

特种部队不会有这么多坦克,上面的“战狼”标志更多地是赚取眼球

我军特种部队与特警共同发起攻击,实际上有很大的协调困难

这样的交战队形根本就无法发挥己方火力,只能被动挨打

如此密集的队形无疑是对方打击的理想目标

片中一两个雇佣兵开几枪就能将我方引入陷阱

不光是战斗队形有问题,而且片中的特种兵们似乎特别容易犯轻敌冒进的错误。雇佣兵一两个人在丛林里朝天放上两枪,就可以让我方特种兵没命地追上来,从而非常轻易地落入陷阱之中。追到河边的时候,我方不是停下来观察一下对面情况再作战术安排,而是全队一起下河向对岸前进。结果一堆人慌乱中过河绊响跳雷,一下子伤亡一堆人。在指挥所里眼看着部队损失惨重的两位指挥官,事前没有进行有效干预现在也只能盯着屏幕一言不发。

影片中,我军似乎对于反狙击战术毫无了解,让敌方一名狙击手就搞得束手无策。当在丛林内追击雇佣兵时,我方特种部队遭到了狙击手的袭击。冷锋的前任连长被击中受伤倒地,我方发现对方有狙击手后就地进行火力压制,但前去抢救的2名队员先后被击中阵亡。此时,我方才反应过来,赶紧卧倒在地。雇佣兵狙击手则继续“围尸打援”,引诱我方人员继续前出施救以创造射击机会。果然,我方再次有人出去倒在其枪口之下。这样的场面虽然能够让人感到我方人员的英勇,但却无法让人感到我军人的理性和应有的反狙击战术。对方一再击伤我方连长,目的就是让我们出去当他的活靶子。我方却一再上当,付出了惨重代价。当时,发现这样的情况我方应立即展开反狙击行动,而不是全队都在正面与敌狙击手对峙。我方应在带队的“战狼”中队副队长指挥下,迅速分成若干小组,以少部分人员正面牵制敌狙击手,其他小组利用丛林掩护迅速向狙击手两侧迂回。这一行动不仅会威胁敌狙击手的侧翼,而且有可能造成将敌方雇佣兵全部包围歼灭的态势,正好可以发挥我方所拥有的兵力优势,而侧翼受到威胁的雇佣兵狙击手也就无法再继续呆在原地,只能选择后撤,这样我方就可以实施前后夹击,将雇佣兵全部压缩到一片区域内聚而歼之,如此,也就不会出现那么惨重的损失了。

我方对敌狙击手的火力压制根本就没有作用

《战狼》作为获得很好票房收入的商业影片无疑是成功的,但军迷却感到有些遗憾。吴京作为动作片明星,其对于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使得影片更为好看和卖座无疑是非常在行的,但其对于军事的了解却有所欠缺,而这一点也是中国现代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通病”。真希望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导演们好好下点功夫,拍出既好看又卖座同时也更专业、更让军迷们叫好的优秀作品来!

编辑/郑双雁

猜你喜欢
雇佣兵刺刀冷锋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境内的雇佣兵
用生命铸就诚信品牌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瑞士银行的名头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带刺刀的兵
带刺刀的兵
一次低槽冷锋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骁勇引争议 冷血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