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荡、人民币贬值、多种理财产品收益不佳,不少投资者直呼“操碎了心”。本期《投资与理财》对话汉富控股暨诺远资产董事长兼CEO韩学渊,力图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投资与理财》:理财市场的一片惨象让投资者不知所措,接下来,投资者应该如何配置资产?
韩学渊: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够强的投资者,我们建议以稳健投资为主,尽量避免高风险性理财产品。资产在100万~1000万元及以上的中型投资人,我们建议进行资产配置,可以持有股票、固定回报类,以及其他类的资产,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率。资产在1亿元及以上的大型投资人,则建议进行全球性的资产配置。
《投资与理财》:在没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投资渠道时,投资者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财富?
韩学渊: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来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过,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应重点考察其风控及价值发现能力。
不同的资产对应不同的风控手段和方式。以最近比较火热的P2P为例,在投资时,投资人要关注这家公司的风控模型、风控手段,包括其是否有风险准备金、是否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甚至是否有银行监管资金流向,等等。
而财富管理机构的价值发现能力同样不容小觑。例如股票、外汇、贵金属等,这些资产在什么阶段可以进入,什么阶段又不能进入,这考验的正是资产管理机构的价值发现、价值判断能力。对于投资人来说,可以通过了解机构过往的投资业绩,来判断其是否具有突出的价值发现能力。
《投资与理财》:您曾说国内缺乏真正的线上资产管理平台,能否具体谈谈?
韩学渊:虽然目前有很多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P2P平台、宝宝类理财产品、在线基金购买平台等,但这些平台大多只提供理财产品购买服务,和资产管理的概念还有很大差距。资产管理机构的价值不仅在其开发的优质产品,更在于专业的团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要建立真正的线上资产管理平台,需要老牌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
资产管理涉及到资金交易,涉及到客户的隐私、财富安全,如果完全放在线上,以目前的互联网安全技术很难实现,还需要大数据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与支持。从现在的各大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来看,大客户服务也仍旧放在线下进行,线上大多用于日常交流、信息告知。
《投资与理财》:就财富管理而言,国外的投资者与国内的投资者有何区别?针对这种不同,是否会针对性地改变产品设计?
韩学渊:国外投资者更关注家族传承及各种税收方面的问题,而国内的客户更多的是关注投资收益,且对投资收益的要求比较高。国外的投资者不会要求特别高的回报,因为他们存款利率很低,3%~4%的回报就已经不错了。所以针对国内投资者,我们更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比如我们发行的一些固定加浮动收益型的产品,就非常受欢迎。
此外,由于国内外客户对投资回报率的期许不一样,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由美国主导,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12个国家参与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5日达成一致。因为成员国有“零关税”规定,TPP协议达成对中国并非一个好消息。
可能会带来就业减少和产业流失
由于关税降低,在美国市场上,越南纺织和服装产品可能会比中国产品更有竞争力,而马来西亚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可能会替代中国产品。总的来说,TPP对中国的贸易和出口、国民收入会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带来就业减少和产业流失。
张建平,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
TPP孤立中国是没有主心骨的
对于口口声声称“美中关系是对21世纪起决定作用的战略伙伴关系之一”的美国政府,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首批成员把中国排除在外是不恰当的,其言不由衷的话术背后,是极度的短视和发自内心对追赶者的恐惧。
陈志龙,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TPP不太可能会取代WTO
从WTO在贸易领域发挥的独一无二的功能以及美国推动TPP的战略动机两个方面的分析表明,TPP都不太可能取代WTO。这是因为尽管多哈回合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但是WTO仍然是目前参与国家最多的全球性多边贸易机制,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够包容全球各种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或地区的多边贸易机制。
沈铭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专家
有办法化解TPP带来的消极影响
化解TPP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自主改革,另一方面要通过建设大的框架和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如果快速发展,则不用再担忧TPP。
刘晨阳,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持续下降,至今情况仍未好转。经济下行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税源减少、财政收入减少。
解决就业难问题主要靠创业
经济下行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过去超高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其中最明显的是产能过剩,现在面临去产能压力;其次,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结构调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第三,国际经济已经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例如,欧洲正在面临难民与就业问题。
从经济下行的原因分析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重要。过去,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结构,在成就“非常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病,例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等。经济结构不调整,提质增效就无从谈起,更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包袱”。调整经济结构,一方面要振兴制造业,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业的质量。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要让产品更加个性化,让服务业更加人性化,把品牌打到国外,把消费留在国内。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国也正在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就业必须高投资,但是现在并非如此。有些企业投资近百亿实现自动化生产,原有工人不得不下岗或者进行再就业。这样一来,不仅没有缓解就业压力,反而使其更加严重了。可见,实现高就业,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投资。
因此,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创业,靠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但是,大学生创业能不能吸引人,这还是一个问题。今后的就业情况或许将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由于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将走向小型化,就业方式也将越来越灵活。就业方式在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这一趋势,例如未来是否还需要这么多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