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轶
A股从来就有“盘久必跌”的说法,11月份下旬市场终于由于无力上攻而出现快速调整,甚至于一度再次出现“千股跌停”的惨象。不过11月30日指数见底后迅速回升,在这个急跌到反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异常:那就是以金融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悄然走强,而前期涨幅比较大的中小创渐渐“退居二线”。
市场上再度吹起风格转换的论调,或许风格切换很难一蹴而就,但无论如何切换的预期敞口已经打开。从切换的内在条件来看,今年以来,计算机板块的涨幅即使经过三季度的大幅调整后也仍已翻倍,而保险、券商板块的涨幅仍然为负。从切换的外在条件来看,债券牛市正在风风火火地上演,国债指数一路走高,而收益率却在不断下行,大有破3%之势,反观二类蓝筹,银行、电器、交运等板块股息率达到5%以上的个股已经不在少数,蓝筹5%的股息率与债券3%的收益率所形成的剪刀差已经具备了吸引场外资金配置向其转移的基础。总体来看,对于风格切换能否如期完成仍需进一步观察,但当前时点对于蓝筹股的关注度有必要进一步提升。
但是,放眼未来成长股并未失去价值。首先,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促改革中,努力探寻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产业发展失衡和部分产能过剩已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找到新动力的关键。与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高端制造和消费领域出现严重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情况。其次,从净利润增速来看,高成长的公司理应享受高估值。投资讲究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尽管从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讲,二类股票相对八类股票显得被低估,但从基本面上看,二类股票代表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仍未发生改善。从三季报来看,上证综指样本股加权净利润增速为-12.5%,中小板指为18%,创业板指为28.6%。国内资本目前来看更倾向于追逐真正高成长的股票。最后,“存量资金”博弈下,大盘蓝筹难演大行情,中小创机会更大。近期大盘成交量极度低迷,从资金面来看,尽管货币政策宽松,但由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短期难以大幅改善,真正进入股市的资金目前来看比较有限,杠杆配资渠道被封堵,万亿以下的成交量将是新常态。市场将维持“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状态。赚钱效应下,资金更倾向于中小创。
市场出现了风格转换的迹象,但是条件还未具备,所以对于真正的质地优异的成长股绝不轻易放弃。与其执念于风格是否转换,还不如踏踏实实做个股研究,合理配置并适当控制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