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一定要趁热吃吗?
很快又到端午节,粽子早已上市,不少人也开始吃粽子了。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会说粽子热过一次可以吃一整天,口感虽不如热粽子,吃完也没半点不舒服。但对有些人来说,吃完冷粽子会感到不舒服。那么问题来了,粽子为什么要趁热吃?
1.糯米本身难消化
跟大米(直链淀粉为主)比较,糯米(支链淀粉为主、分支多容易被消化)消化快(血糖容易急剧升高和降低,糖尿病人须避免),但却消化不完全。总体上说,糯米比较难消化。
2.冷糯米比热糯米更难消化
热的糯米的支链淀粉会糊化,容易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冷却后,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一样可能会回生,从而不容易被消化酶所消化。而且,糯米冷了之后,也会变硬、变黏和更加有嚼性,影响消化。
3.长粒糯米冷藏、重新加热后消化速度变慢
有研究表明,对于圆粒糯米和长粒糯米,因为支链淀粉结构的不同,它们冷藏和回热时消化速度差异较大。跟圆粒糯米相反的是,长粒糯米经过冷藏、重新加热后消化速度比新鲜烹调时(第一次由生变熟)降低。
4.冷肉粽中动物油影响消化
对于粽子里的配料,如果是五花肉等肉类,因为含有比较多的动物油,它们冷后会凝结后乳白色的固体,比热的液体油明显难消化。因此,建议粽子最好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