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精准扶贫基础

2015-09-10 07:22:44崔靖芳
民生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俊文贫困村贫困人口

崔靖芳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基本方略、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现在的任务是如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为此,《民生周刊》记者围绕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问题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主任刘俊文。

民生周刊:精准扶贫的基础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也就是找准扶贫对象,请问目前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进展如何?

刘俊文:为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打牢精准扶贫基础,国务院扶贫办从2014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摸底,采集相关基础数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成扶贫对象基础数据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初步奠定了基础。

民生周刊: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轻松,目前,在贫困人口识别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刘俊文:因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有的地方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不按规定程序识别贫困人口,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参与;有的地方没有坚持标准,将该纳入的贫困人口排除在外;有的地方重视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识别,却忽视了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识别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地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嚴格程序标准,采取有力措施,逐村逐户核查,确保应该纳入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不该纳入的一律清除出去。在此过程 ,各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县一级开展跨部门的信息比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精准扶贫问责制度,对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现象进行问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仍在继续推进之中。

民生周刊: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对贫困户的有效扶持?

刘俊文:精准帮扶要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认真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目前建档立卡摸底的情况来看,“因病”致贫是贫困户致贫原因之首,到2014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占42%;其次是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劳力,其他致贫原因还包括因学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等等。二是落实帮扶责任人。按照要求,每一户贫困户都要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目前各地广泛动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乡村能人大户等各方面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例如江西省赣州市动员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5户贫困户,实现全市30.8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制订脱贫计划。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一起,根据致贫原因,分析农户脱贫需求,将农村普惠性政策与扶贫开发特惠政策有机结合,形成有针对性的贫困户脱贫计划。在做得好的地区,每户贫困户的《帮扶手册》上都已经标明了多项年度帮扶措施。四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中央明确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逐级传导压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民生周刊:当前各地将陆续启动贫困户年度脱贫工作,请问如何做到科学管理,精准脱贫?

刘俊文:精准脱贫既要坚持标准,又要履行程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既是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也是脱贫标准。各地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细化这一标准。精准脱贫,就是要对拟脱贫人口逐一进行评估评议,收入水平有没有超过贫困线?有没有因贫困上不起学?住房安全有没有保障?要特别防止“一刀切”、“齐步走”和简单化的“被脱贫”倾向。不能因为一个贫困村今年安排了扶贫项目就全村贫困户整体脱贫,也不能因为一个贫困户只要有了帮扶措施年底就“安排”脱贫了。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逐户甄别,经得起核查。所谓履行程序,就是贫困户脱贫要履行村民评议、乡政府审核等规范的程序和步骤,实行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透明,贫困户认可,群众满意,经得起第三方评估。

民生周刊:信息化建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刘俊文:总体来讲,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档立卡基础数据的采集,推进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构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分析平台,引导各行业、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扶贫资源向贫困人口精准聚焦,为宏观决策、工作指导和绩效考核提供有力支撑,为真扶贫、扶真贫和真脱贫打牢坚实基础。按照“一年起步打基础,二年巩固完善,三年规范运行”的总体思路,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已经完成了2013和2014两个年度的扶贫对象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正在开展业务管理子系统及扶贫资金项目监管系统的推广使用工作。我们计划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 “一五六”建设目标:“一”是构建一个全国大集中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五”是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五大功能,即支撑扶贫开发全过程信息化的业务管理功能,融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督于一体的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监管功能,引导社会力量、扶贫对象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的公共服务功能,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的业务协作功能,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支持功能;“六”是构建一个覆盖中央、省、市、县、乡镇、行政村的六级业务网。

猜你喜欢
俊文贫困村贫困人口
乘用车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The Optimal Error Estimates for the Dynamic Magnetic Field of Solar Interface Problem by H(curl,Ω) Finite Element Methods
应用数学(2022年1期)2022-01-19 06:24:24
青春梦 中国梦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一种具有自粘附性能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制备方法
表面技术(2019年2期)2019-02-26 02:24:22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