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话题,坦诚答

2015-09-10 07:22:44朱琦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创法治上海

朱琦

每年全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审议,向来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核心城市,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一举一动始终广受各方关注。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全体会议对境内外记者开放。在代表们审议发言结束后,会议进入记者提问环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代表,市委副书记应勇代表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成为中外记者聚焦的热点。

现场:坦诚、开放、热烈

镜头一:“抢板凳”。早在审议开始前1个多小时,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所在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便陆续迎来中外记者。为了抢占“有利地形”,老记们可谓卯足全力。摄影摄像的“长枪短炮”早早就对准主席台;文字记者忙着“抢板凳”,记者席瞬间就爆满了,工作人员只好临时增加椅子,直到椅子也“断供”了,一些记者只能站着或席地而坐。据统计,此次媒体开放日共吸引了136家中外媒体的近200名记者前来采访。

镜头二:“抢话筒”。全团会议15时开始。9位代表发言后,会议进入记者与代表互动阶段。随着主持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代表团团长殷一璀宣布提问环节开始,霎时间,坐椅子上、坐地上的记者全都“蹭”地站起来,冲到第一排争相举手,胳膊一个比一个伸得长,“这边,这边……”请求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小时里,共有17家媒体记者,提出了20多个问题,创下了上海代表团开放审议以来的最高纪录。

镜头三:提问“包罗万象”,回答“开诚相见”。媒体提问既有各方关注的经济转型发展、自贸区改革、科创中心建设等,又有当前大热的反腐、社会治理、城市安全等问题,代表们则有问必答、真诚坦率,其中不乏风趣睿智的回应。

焦点:自贸区、科创中心

上海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要冲位置,承担着“四个中心”、自贸区、科创中心等多个国家战略。上海如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和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自贸区”成开放日的最热词,今年,这个热度依然延续。有记者问,自贸区除了扩区之外,还有什么实质性进展?韩正表示,自贸区改革是深层次的,是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目前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很多好于预期。自贸区改革将不断推进和完善,今年还会有重大举措。自贸区改革依法有据地进行,不仅在浦东,全市都要贯彻改革创新精神。杨雄也回应说,中央决定上海自贸区扩区,并新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大家一起探索,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全国自贸区建设。上海将按照中央要求,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继续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和金融改革方面继续向前走,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科创中心”这个“牛鼻子”怎么牵?在提问环节中,这个话题无疑是热中之热。有记者问,“科创中心”总体方案目前进展如何?方案具体设计思路是什么?韩正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上海考察工作时明确要求,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要求提出以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就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方案论证。推进完善方案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形成了高度共识。一方面是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人才集聚大举措;另一方面是聚焦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和创新工程的瓶颈问题,争取重大突破。韩正透露,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5月提出完整方案,提交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在回答记者有关科创中心如何与自贸区建设联动的提问时,杨雄说,自贸区扩区后,张江高新区的核心区整体纳入自贸区,就是把创新驱动政策和自贸区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优势叠加效应,使自贸区的建设更有特色,科创中心建设能够得到自贸区建设助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有记者问,“一带一路”战略今年将进入实施阶段,上海对参与“一带一路”有哪些想法和具体措施?韩正表示,“一带一路”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上海在开放上具有优势,应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作出贡献:一是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二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枢纽型、功能型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反腐、法治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反腐”、“法治”成为高频词、关键词。在开放日上,记者提问也“紧贴”这两个关键词。

有记者问,关于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哪些硬招和实招?涉及哪些层面干部?韩正坦诚地回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管干部,从严管干部关键是从严管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要求越严。根据党中央一系列从严治党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的意见》,相关管理意见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深化、细化,预计二季度正式公布并实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旦公布一视同仁。”韩正说。

“大家都知道上海讲规则、守规则、市场秩序好。现在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创新往往是要打破规则、有所突破的,这样会不会碰到一些尴尬?”有记者抛出了创新与法治关系的问题。韩正说,创新和法治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统一。我们说改革创新要于法有据,这就是一个法治理念;创新的很多成果,也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法治进程中的创新,则进一步推进法治的完善。当然,有一些创新需要对现行规则有所突破,比如自贸区,经过法定程序的授权就可以大胆突破,这一条我们过去是忽视的,而现在,任何创新,只要经过一定的授权程序,就可以大胆闯、大胆试。

关注:社会治理、城市安全

户籍制度改革、基层治理创新、高考制度改革、住房限购政策……上海的这些改革动向具有“风向标”作用,因而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

有记者问,上海推出了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接下来会否进一步深化,对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有何保障应对?杨雄表示,上海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执行情况符合预期。国务院已在制定国家居住证制度办法,上海将根据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根据不同积分提供阶梯式的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有记者问,上海今年实施取消街道招商职能,这个改革有没有难度?各区财政会有很大压力吗?应勇回答说,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就是为了将街道的工作重心、力量更多转向对下,加强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对于街道取消招商引资职能所需财政,由各区全额承担。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认识统一,进展顺利。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有关城市安全也成为提问率较高的话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韩正说,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上海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和问责。我们要真正从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切实建立安全体系,包括相关法规、制度、预案等。杨雄说,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安全生产会不断有新的问题、隐患产生,上海将一直保持相关工作力度。

其实,上海代表团的坦诚开放不仅在媒体开放日这一天。大会期间,殷一璀等部分上海团代表做客东方网全国两会直播间,围绕“立良法、促改革、惠民生”和“创新驱动发展”两个主题与网民在线交流互动,回答热点问题。其中,“立良法、促改革、惠民生”主题访谈交流活动还全程网络图文直播,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代表参会履职、了解上海发展。

猜你喜欢
科创法治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8:58
科创走廊“乘风起”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上海之巅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