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东
天时有欠——全球经济分化日益明显
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居民部门杠杆率与债务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未来居民信贷需求上升,这意味着新一轮信贷扩张的开始,也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此外,劳动力市场稳步复苏,具有非常明确的改善前景:过去6个月月均新增非农就业23.3万人,显著超过2005-2006年经济繁荣时期的水平;目前非农就业人数已经完全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预计长期利率温和上升,美联储或将于年底加息。我们预测今年美国GDP增速约为3.4%。
作为欧元区增长引擎的德国前景有所恶化。2014年下半年,德国GDP增速出现下滑,制造业新订单环比与出口环比均明显下挫,一度创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跌幅。
日本作为能源进口国,油价下跌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带动工资增长与消费支出。但短期来看,油价下跌会对通胀造成拖累,日本经济仍存在衰退风险。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分化,国际外汇市场形势更为复杂,美元极有可能出现历史上第三次趋势性升值,我国人民币汇率管理有必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用足2%的波动幅度,释放市场压力引导预期,实现汇率有序波动。从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人民币仍在强势货币之列。
考虑到资本流出问题,人民币不宜对美元过度贬值,亦考虑到保出口问题,也不适宜对欧元过度升值。我们认为维持汇率的相对平衡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欧洲QE推出一段时间后,如果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变化,预计资金将从欧洲和新兴市场流向美国,部分基本面好、改革前景明朗的新兴市场反而可能与美国一道,成为全球资金追寻的目的地。
虽然中国信贷增速快、亦存在改革的预期,抗风险的能力较高,但总体预计将会受到流动性的负面冲击。央行于2月5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应对措施,同时考虑春节因素的影响应适当投放货币。
全球经济不排除将进入一个“新常态”即长期低增长,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次技术革命的出现。关键看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技术进步。平均10年左右,有一个新的产业形成,并带动消费升级。
综合看,全球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是很有利。
地利有加——中国经济或将企稳
弱流动性不扰需求企稳,shibor对社会融资总量具有10-11个月的反向领先作用,故我们预计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将于近期企稳缓升。那么,鉴于利率的顶部极值为2014年1月,我们判断融资的底部或将为2014年11月~2015年1月之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额已经连续3个月维持在14%的位置上,故目前的融资底部很有可能正在形成。
从历史规律来看,外部流动性的下降难以靠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完全对冲,我们预计M2增速受外部流动性影响将会继续回落,预计今年增速为11%(2014年增速为12.2%)。那么,今年的流动性或将紧于去年。
我们即使假设今年的M2增速与去年持平的话(12.2%),需要增加的M2绝对值为15万亿,而我们看到,去年外汇占款仅增加7787亿,在乐观假设下,如果今年的外汇占款增量为1万亿,按照M2=外汇占款+新增贷款这一粗略公式计算的话,今年的贷款需增加14万亿,比起今年9.8万亿的贷款增速来说存在40%的涨幅,40%的涨幅在今年基本无法达到,故我们认为今年的M2增速继续下滑为大概率事件。
我们预计今年货币增速将有继续下滑可能,并对流动性形成制约,因此年内央行将根据松紧适度的原则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降息的可能性较大。
在投资平稳运行的判断下,我们判断今年经济的边际优于去年,融资增速的小幅回升或将对工业增加值形成提振作用。
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在今年将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基建投资全年增速约为20%,与去年20.3%的增速基本持平。
房地产投资将在销售放量的带动下出现见底回升。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亦可作为房地产投资回升的侧面佐证。预计房地产投资全年增速约为13%,比去年10.5%的增速小幅加快。
由于内需疲弱,资金供给在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下难以充分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即使上游商品成本降低,制造业投资亦难以走出低迷。预计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约为11%,相对于去年13.5%的增速来说,小幅回落。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时期,改革将释放新一轮红利,带动经济发展。“走出去”改革即“一带一路”如中国经济的东西两翼,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成立后,“一带一路”规划水到渠成,随时可能出台。它带动京津冀、粤港澳、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带,通过“六省六港”辐射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高铁、高速公路、核电、水电、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优势,可以进行技术输出和基础设施输出,在未来的几年内极大程度上拉动我国的基建投资。
国企改革将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流动平台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国有资本运营、更加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管理。国企改革将激活中国最大的一块资产存量,即国有资产存量。目前中国央企资产规模48.6万亿,地方国企总资产55.5万亿,其红利之高,不言而喻。
土地改革已确定方向“三权分置”,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加快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制度改革将有助于盘活农业用地和农村宅基地,释放土地红利,解决农业现代化的土地约束。
以上改革措施虽然对中国经济实际增速的作用较为有限,但无疑将会明显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
从过去的市场来看,上证综指处于底部抬升的状态中,而市场市盈率处于底部下降的状态,也就是说,业绩(实际分红规模)对全市场形成了明显支撑作用。(图表1)
由于收益率变化已经主导市盈率变化,可以看到二者在近两年形成了一定的线性关系,按此来计算的话,我们可计算出目前的上证综指理论市盈率据理论的13.5倍市盈率差距不大,泡沫行情没有开始。另外,因为我们看到,年度股息率已形成了逐年上升的态势,按照上证指数来看,过去四年间股息率年均上升幅度为0.5%,故照此推算的话,今年的整体股票市场估值比去年还应增加0.5%。
从过去10年来看,其平均市盈率为28倍,随着经济中枢的下降,我们预计28倍这一均值很难被目前的市场环境所打破。(图表2)
把发展股票市场作为改革的核心,扩大股权融资比例,将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我国经济传统发展模式的死结是,在间接融资为主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度举债投资,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固定资产化,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低下,M2巨大而市场流动性却明显不足。2014年下半年中央大力激活股市,将债权融资模式转向股权融资模式,使市场获利开始显现。这个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搞活股市,在赚钱效应的激励下,大量理财产品投资者转向股市投资,股票市场大涨。
2)股市上涨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资本充实,偿债能力恢复。
3)企业经营情况好转,还贷能力加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将出现回落趋势。
这个思路的本质是,鼓励居民直接投资,把企业的债券转化为居民的股权,居民与企业共担风险,共度危机时刻。
摒弃以往的行政调控方法,市场化手段应对房地产下跌。
尊重市场规律导致房地产平稳回落,安全着陆,一方面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缓解35年来的投资过度问题;另一方面,在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加大市场流动性,提升资金运转效率。
一季度上证综合指数或走出W型走势,二季度或为V型走势,并在货币政策持续放松的前提下于三季度震荡走高于年内创出新高。(图表3)
在目前这一时点上,市场环境面临着周期和季节的双重影响,从周期来看,受利率下降和流动性释放的影响,经济有望受房地产投资改善而有所企稳,但由于基建增速和出口增速可能转为负面因素,整体经济增速今年不会表现出太强的弹性,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而价格因素可能会对今年的市场趋势起到更加主导的作用,虽然春节错月因素带来一月价格数据明显减速,但从后期来看,价格可能会面临更加明显的积极因素,供给收缩、原油价格修复以及春节扰动的过去都将使价格边际性提升,那么,一月的价格因素很有可能属于最后一跌。
从季节角度来看,由于出于周期维度的流动性投放亦反映在了季节性上,今年的节前存款流失对资金面的冲击力度似乎不大,虽然利率有所上升,但尚在平稳水平。总体而言,其虽然对货币市场利率存在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未作用在债券收益率上,故从近期来看,国债收益率呈现出平坦化下行的态势,利差的变化也隐含了市场对未来资金利率下降的预期。
综合来看,节前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对收益率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而季节性相对来说显得较弱,那么顺推到节后的话,周期性也应是债券市场的主导因素。根据我们的判断,随着一月价格因素的最后向下的脉冲,节后名义周期会随之企稳,以此来带动债券市场收益率总体企稳。而从利差的角度,我们知道经济增速影响供给结构,而名义周期影响需求结构,当供给结构变化偏低,而需求结构明显出现长端资金向短端资金挪移的时候,短端收益率将会面临更快地上升,债券市场有望呈现出平坦式上升的局面。
而在债券市场的风险逐步开始显现时,一个结构性机会仍然是低评级信用债。从趋势来看,高收益率债仍然未能出现明显收益率下降的情形,然而我们知道,当其基本面进入风险阶段时,其锚定指标将从无风险收益率过渡至景气度上来,这将会带来低评级信用债的收益率企稳微降。我们重点推荐的基本面较好的个券为:13安经开、13磁湖高新债、13海财01(02)、13海城金财债01(02)、14涪陵债、12渝李渡、13荆门投、12荆门债、12莱士债、13瓦国资债。
人和有势——政策及制度改革对市场的影响
我国的证券化水平仍然偏低,且自2007年以来证券化率持续下降。当前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在融资规模中所占比例,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从谨慎原则出发预判2015年这一数值的波动区间在50%~80%(2008年沪市1664点时为37%)。以2014年GDP636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计算,得到2015年GDP为681015亿元,两市总市值波动范围在340508亿~544812亿元人民币之间的可能性较大(未考虑新股发行的因素),对应的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区间为2700点~4300点。核心波动区间进一步缩小为:两市总市值与GDP比值在55%~75%之间,对应的上证综合指数为2950点~4050点之间。
新三板的发展伴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出台,2006年1月17日新三板诞生;2012年8月新三板扩容,园区扩大至四个;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2013年7月1日,再次明确要将试点扩大至全国;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2014年1月24日,有266公司在新三板集中挂牌,新三板正式全面扩容。
从新三板企业数量变化情况看,在2012年新三板扩容前,企业数量一直保持在100家以内,每年新增企业数量也在20家左右,2012年激增到200家,截至2013年底新三板企业已经突破300家,达到355家,截至2014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更是达到1827家。(图表4)
市值方面,截至2013年年末,新三板市值为410亿元,2014年则猛增至242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32.8%。(图表5)
新三板首次挂牌虽然没有融资的作用,但上市之后可以进行增发融资,2014年新三板挂牌公司猛增之后,增发融资量也出现井喷,2014年共有517家公司公布融资方案,计划募集资金25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4倍,每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量也达到了5019万元,同比增长9倍有余,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正在增长。
券商可以通过做市、推荐挂牌、做市经纪、投资咨询、直投、推荐转板、再融资咨询等业务参与新三板业务。(图表6)
新三板的扩容或将是注册制改革以及转板制度的有力保证。
2014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联讯证券抓住了多层次市场建设的机遇,通过新三板上市和融资,一跃从一个小券商成为中大型券商。2015年,中国改革的进程已经再次提速,证券市场也迎来了时隔7年后再次亮剑的时机。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交易制度和交易品种的完善和丰富,投资者在联讯证券全面和深度的服务下,挥剑斩获丰厚收益的时机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