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茂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时代意义的阐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领会、自觉践行。
年轻的领导干部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勇于担当,具有崇高的情怀和定力。俗语言:“逆境顺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能否担当是检验年轻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思想上是否坚定、工作上是否一流、作风上是否过硬的试金石。一个有担当、敢担当的人,必将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能做大事的人。古人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事担当的情怀,也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的誓言,可见,敢于担当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就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对于应该做的事要有勇气、有魄力、顶着压力去做。
一、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
勇于担当是一种态度,它来自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肯担当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理想信念和精神修养,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担当的前提,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年轻的领导干部要把敢于担当内化为心灵、自觉于行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始终保持个人与集体的同频共振,要有为党分忧的大局观、为民解困的人本观、奉献一辈子的价值观,以善小而为捍卫我们的道德高地,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勇于担当是说真话的良知、真办事的信念、办真事的觉悟、事办好的成效,要对下不搞官僚主义、对上力戒形式主义,做到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善成事。
可以说,看一个干部行不行,关键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越是地位高,越要肯担当。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不可能成功。“在其位、谋其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是“担当”二字的真正内涵。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不良风气的影响、名利得失的诱惑无所不在。要排除干扰,守住思想阵地,就需要有勇于担当的操守。勇于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理念;要有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规定。勇于担当,要有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在不正之风面前,要敢唱黑脸、不怕得罪人。事实上,对不正之风的放任不管,就是对公道正派同志的伤害;怕得罪不守规矩的少数人,就会得罪遵规守纪的多数人。勇于担当,就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勇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能够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奋勇向前,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二、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魂
胡锦涛同志告诫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这不仅是对共产党人执政职责的新诠释,也是向人民负责的承诺和担当。工作就意味着担当,敢于担当的人,任大事不觉难、任小事不敢忽,总是在帮助他人获得幸福中得到满足,在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中得到欣慰,让人感动、受人尊敬。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责任,自觉从灵魂深处强化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干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办成每一件实事,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敢于担当是一种魄力,它来自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事实上,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核心要义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当、敢挑重担、敢负责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一要在干事创业上敢于担当。领导干部身处重要岗位,职务就是职责,担当义不容辞。敢于担当,要讲究方法,遵循政策法规,尊重民意,科学决策。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从全局上、战略上思考和谋划工作的能力。敢于担当,既要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又要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二要在驾驭复杂局面上敢于担当。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领导干部肩负依规管党治党的重大责任,更要体现担当的品质。要在党性原则面前敢于担当,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担当,要坚定信心、顶住压力,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能“顶着帽子”混日子;要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决断、敢于负责;要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担当,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三要在履行主体责任上敢于担当。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是空洞的口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领导干部要自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强化责任担当,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领域和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担负起领导责任。
四要在依法治理上敢于担当。法治是法律在全社会得到大众公认和普遍施行的一种社会状态,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找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依法治权,强化权责法定理念,坚决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要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模范。
三、善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
善于担当是一种本领,它来自领导干部的实践提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实表明,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必须经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严格党内生活的考验,学会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干部要担当,除了要有担当之胆之志,还必须有担当之识之能。干部是否有担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力素质,包括对理清思想、创新思路的认识能力,看准问题、找准对策的判断能力,科学运作、提高效率的运作能力,上策下行、确保效果的执行能力,把握形势、驾驭矛盾的应变能力等。一方面,既要勇而有谋,把握大势抓要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又要勇而有道,依法依规稳妥推行各项工作,把工作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情况想得更复杂一些,办法想得更周全一些,措施定得更细致一些,善于担当,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多谋善断。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是否善于担当。
一要善谋大事。善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境界,凝聚的是一种意志和力量。善于担当,就是要服务大局、善谋大事,干成大业。善谋大事,就是要着眼大局,统筹兼顾,不能掉入事务主义的泥潭,陷入就事论事的怪圈。既能埋头拉车,又会抬头看路,要“举重若轻”,善于“梳辫子”,分得清“眉毛”“胡子”,辨得清轻重缓急,做到工作铺排有序、调度有方、事半功倍。干成大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有序组织、有效调配、精心策划、脚踏实地、一件一件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敢于争先进位,工作一时落后不要紧,但是要不断有进步、有超越;要乐于争当标兵,在纵向比的同时,要注意横向比,力争工作出亮点、出经验,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敬畏法律、敬畏群众、敬畏组织,要不断增强对复杂事物本质的判断力,把握事物发展运作的内在规律,增强预见性。
二要巧干险事。所谓“富贵险中求”。要敢于突破路径依赖,不固步自封,敢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要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哲学,要树立“无功就是过、无绩就是错”的进取观念。要摒弃以降低工作标准、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的“守摊子”思想。要敢于破除部队建设中习惯的“野路子”“土办法”,打破墨守成规的束缚;敢于同不良风气坚决斗争,挑战利益藩篱。要勇敢面对面前的“险”,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卓越。从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狭隘封闭的圈子意识中解放出来,从畏惧懈怠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以积极的姿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自会破解险情,排解险象,化险为夷。
总之,担当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当,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备敢于担当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气魄,真正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作者单位: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