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痛教育补阙

2015-09-10 07:22
经济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会专项基金心痛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及长辈的庇佑下,有些独生之女通常更容易恃宠而骄,变的自我、自私或自负,不会“心痛”,甚至拒绝“痛感”。

作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畅销书《心会痛,才算长大》深刻地反思了这一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让孩子们学会“心痛”,不仅为自己,更要为他人。无论是为近在咫尺、朝夕相处的父母亲友,还是为远在天涯、素昧平生的无助孤儿,当孩子们的心学会为他人而痛,他们才真正长大。

《心会痛,才算长大》的作者张智澜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服务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书中记录了她初入职场时的成长之痛,以及救助孤儿时心灵所受的震撼之痛,这些都是她在校园教育里无法体验到的。张智澜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龄人如何在真实社会中经受历练,并将其内化为心灵层面的收获,成长为一个成熟、自立、负责、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存在缺陷。学生们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社会实践,造成其知识构成与具体实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校教育几乎没有社会实践及相应课程的设置,文理工各科都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将最为聪明的年轻学子培养得“眼高手低”。不过可喜的是,本书作者张智澜通过在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的工作与成长经历,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并在行动和理念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补上了这一课。

国家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需要将所学知识融入工作中去、真实负起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而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而《心会痛,才算长大》一书中所展现的“心痛”教育,正是所有学子们都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

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工作的过程中,张智澜感受颇丰。她表示,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常常有机会与各行各业的人沟通交流。爱的乐章是慈善的主旋律,这些正能量激励她努力工作,为她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当然,她也遇到过“不和谐的音符”。正如书中《无疾而终的初次合作》讲到的,儿童游乐园的负责人以“慈善义卖”为名,出于为自己企业做商业推广的初衷,要求基金会为它出面站台,却不愿意真正为孤儿捐赠善款。尽管饱含大爱的慈善事业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但瑕不掩瑜。她相信这些正能量会让这永不可能完美的世界尽可能地多一些温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供稿)

猜你喜欢
心会专项基金心痛
秋日的花
初中历史『四会』法探微
关于向“甘泉”公益专项基金捐赠的倡议
“甘泉”公益专项基金专题:关于向“甘泉”公益专项基金捐赠的倡议
“甘泉”公益专项基金爱心捐赠榜
心痛不如行动
设立网络安全专项基金 促进人才培养
心痛的感觉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不灭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