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新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爱护耳朵,保护听力,对于宝宝来说尤其重要。据报道,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达70万,其中多数在新生儿时起病。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2%~0.32%,而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则可达2%~4%。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大多数宝宝的听力都会恢复正常。
一、新生儿为何要做听力筛查?
1.听力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做出诊断和及时进行干预。
2.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到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便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3.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环境,如不能在出生后的11个月内进入学语期,那么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至3岁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轻者导致语言障碍,严重者会导致聋哑。
4.如新生儿或婴儿在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使用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使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二、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所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6种,家长应予以充分重视。
1.掏耳损伤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2.中耳炎 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3.药物中毒 孩子患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时,如盲目给孩子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会导致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如果病情发生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孩子就可能变成聋哑人。据统计,因使用这类药物引起的耳聋占药物性耳聋的97%。因而,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耳毒性药物。
4.耳外伤 耳外伤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几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等等。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5.噪声损伤 有些孩子在收看电视或收听音乐时,往往喜欢把音量开得很大;有的孩子还喜欢听音乐,戴上耳机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声,会对内耳听觉器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对听力的损害也很大。
6.耳周病变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三、声响玩具能损伤宝宝听力吗?
1.已有证据表明,儿童对声音的感应要比成年人灵敏。如果儿童玩具发出很大声响,就可能给婴儿带来严重后果。如冲锋枪、大炮、坦克车等玩具在10厘米之内的噪声可达到80分贝以上。有些玩具还能播放乐曲和歌曲,但若不注意控制音量,而且播放时间很长,也能伤害儿童听力。
2.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40~6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
3.在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无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难受。如果噪声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刺激,儿童会变得容易激动、缺乏耐受力、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
4.超过70分贝的噪声会对小儿听力造成损害。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发声玩具时,应注意选择音量在70分贝以下的。平时,要尽量避免让小儿接触燃放爆竹、高音喇叭、电钻等高噪声环境。同时,呼吁玩具厂家生产低噪声的儿童玩具,因为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小贴士1:音乐胎教需慎重
◎通过对新生儿的研究发现,新生儿偏爱母亲的声音或孕期听到的音乐,提示胎儿在宫内可能有学习功能,所以出现了应用孕期音乐刺激来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胎教方法。
◎至今还没有通过严格设计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反而有研究发现强烈的、持续的噪声可以损伤耳蜗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从而损伤胎儿听力,其中损伤内耳的主要是低频率的声音能量,所以应该慎重对待音乐胎教。
小贴士2: 听觉障碍需警惕
◎儿童听觉障碍的高危因素:耳聋家族史;母亲有弓形体、风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或疱疹病毒感染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耳炎;耳毒性抗生素治疗。
◎下列现象提示听觉障碍可能:婴儿不因雷鸣及巨响惊吓(哭闹、惊跳);母亲走近时无喜悦表示;少学说话;咬音不正(要同时注意语言发育)。对有听觉障碍的高危因素者及有可疑表现者,要提高警惕,及早去做专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