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2015-09-10 07:22赵卉寒乔宠如
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赵卉寒 乔宠如

自从李克强总理去中关村创业大街走了一圈之后,全民创业的狂潮又迈入了新的历史高点。一时间,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孵化器出现在街头巷尾,初次接触创业的人群年龄也越来越小,已经从85后逐渐向95后过渡。而在这其中,大学生成为创业大军的绝对主角。

大学生创业热潮持续升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所做的最新调查显示:2014年工商部门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总数为47.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近12万人,增幅33.3%。大学生创业者在青年创业者群体中的占比达15.9%,已经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长期追踪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机构麦可思2015年的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80.6%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8.9%的人升学,0.4%的人入伍,7.2%的人处于失业状态,还有2.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者比例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麦可思咨询专家马妍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者的人数增长如此之快?

实际上,自2014年起,人社部就将大学生创业作为其就业促进的重点内容,并于当年5月发布通知,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于2014年至2017年间扶持80万大学生实现创业。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诸如“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的利好政策,还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创业指导等9个方面,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2015年6月底,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不难看出,政府在尽全力为创客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然而,万事俱备后,创业真的能一帆风顺了吗?

尽管坐享种种政策红利,但创业之旅坎坷无比,资金、人才等都是趴在创业者前行路上的“拦路虎”。

Partner难觅

21世纪最不缺的可能就是人才,那么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最完美的组合是什么样子?其实,2013年陈可辛导演在指导电影《中国合伙人》拍摄时就给出了答案。影片中3位主人公,一个是高傲、有野心,一个是浪漫又文艺,一个是淳朴又执着,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三个人,最后却能相互扶持、鼓励,各自发挥出自己专长,最终将创办的公司做强、做大并推出国门。

然而,在现实中,能如此清醒地各取所长、正视自己的团队并不多见。

“国家现在鼓励创业鼓励得这么厉害,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创始人和CEO。”Cheers在线时装设计平台创始人兼CEO王辰晨不无感慨地说。

实际上,作为2013年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团队,Cheers不仅收获了相对优渥的奖金,还以每天每平方米1.2元的低廉房租入驻了北京市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们也多次表达了对大赛主办方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的感激之情。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创业团队也更加难以找到适合的成员。“有些人是技术大牛,有些人是运营牛人,他们组合在一起,可能是一个非常棒的创业团队。但是现在,创业、拿投资好像变得轻而易举,每个人都非常容易萌生创业的想法,都想单干。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原来可以组成很不错的团队的人都拆分了,出现了更多团队。”王辰晨说:“现在的普遍情况是,除了创始人和CEO,其他人才都缺。”

“活动天下”平台的创始人董颀也表示,如果一个创业者找不到适合的团队人选,那么说明他还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因为投资人首先投的是你这个人,先看你和你的团队靠不靠谱。”

其实,团队更科学的意义在于1+1〉2。同样一个组织,如果各自为战,往往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局限。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是某些力量的缺失。

融资渠道有限

资金是否到位,是否能支撑自己的团队完成接下来的发展,可能是目前所有创业团队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没有钱就请不来好的技术、设计等人员,请不来优秀的人员,可能就研究不出有价值的产品,这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资金肯定不会考虑创业。”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告诉记者。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在校以及毕业3年左右的创业者,对于创业项目的融资方式都很有限,几乎全是“土办法”——跟家里借。融资途径少,融资数额小,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比较普遍问题。据媒体调查显示,65%左右的大学生创业者是团队自己筹集资金,只有11.53%左右的大学生创业者是通过银行贷款筹到资金。另外,通过政府创业基金、风险创投和导师投资获得资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47%和1.32%。

除了自筹资金以外,通过资本的介入来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以及维持后续发展是所有创业团队的终极目标。但是,不管是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钱能否到位,最终还是要创客们用产品来说话。

已经运作了小半年并获得了不少业内认可的“活动天下”平台,就不急于路演,寻找VC。对此,作为CEO的董颀解释道:“如果你是业内的大咖或新星,也许他们会投你,但是如果投资人不了解你,那么他就会看你的产品,看你的运行数据。因为不管你把产品的设计、包装做得多好、多漂亮,数据是骗不了人的,VC看的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我准备等产品上线后,能拿出一些切实的数据了,再找投资人可能会比较容易。”

然而,同样是面临资金短缺的Cheers,却因拿不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而在融资上停滞不前。

作为一家瞄准女性时装设计和订制生产的初创团队,Cheers喊出的口号是:让女人们随心地做衣、选衣、卖衣、谈衣。团队创始人兼CEO王辰晨告诉记者,在Cheers提供的款式、面料等元素的基础上,用户能够自行设计契合她们需求的服装,最终实现单件产品的订制生产。“我们的产品其实是网站,为用户提供的也是网络服务,衣服只是一个附属品。”

从2014年4月组建团队至今,Cheers不停地完善用户体验、测试整套生产流程,力图使这个新潮而颇具难度的创意点变成能够带来商业回报的生意经。

为什么Cheers敢于挑战这样一个似乎非常小众而昂贵的行业?

“与传统的服装定制门店相比,我们能够以一个比较低的、大家绝对想象不到的成本,保证同质同量的订制。”王辰晨说。

他解释说,传统的服装订制需要3个人——设计师根据用户诉求主动设计服装、沟通修改;打版师根据设计图打成纸版、制作白坯,让消费者试穿;最后,样衣师把服装制作出来。可以想象,“3个人的工资加上面料、门店开支,成本非常高。而客单又少,价格肯定很昂贵”。借助互联网,Cheers将尽量砍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压缩成本。“只要保证版没问题、做工精细,服装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如果量又大,完全可以实现盈利。”

不过,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筹谋多时的Cheers的网站却迟迟未能正式上线。“团队里面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各方面经验不算很充足。我们要做的又是一套全新的架构和系统,从后台到前端都需要自己开发,肯定会拉长战线。”王辰晨的合伙人、Cheers团队CTO(首席技术官)陈辉说:“我们需要从0写到1。”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尽管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主动与Cheers接洽,但考虑到领域内尚无成功案例,再加上没有可供参考的运营数据,投资机构也只能继续观望。

然而,因为成员经验有限、拿不到投资,又因为拿不到投资、难以招到有经验的技术工程师,Cheers的发展好像陷入了恶性循环。

“钱一直很紧张,但所幸团队的成员对服装很有情怀,都是在零薪酬工作。”王辰晨自嘲地说:“能活到现在,我们还是有点儿可取之处的。”另外,“不管我去参加什么活动,只要讲到这个项目,在场的女CEO、女投资人,都会问我怎样买衣服。这至少说明,抛开商业模式好不好、项目赚不赚钱不谈,我们的产品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是有市场的。”

然而,即便解决了“钱紧”的困难,新一轮的问题又在等着Cheers。

“拿到天使投资之后,我们会给团队现有的16个成员以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把他们全部转成全职。另外,按照项目规划,如果保证每个环节至少有一个人负责,我们还需要另外招聘9个人。怎么找到剩下的9个人又是一个问题。”王辰晨说。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很多创业者都认为创业过程中资金是最大问题,其实这有点一叶障目,创业者们过于将焦点集中在钱的问题上,而忽视了自身项目的组织架构以及运营模式。好的项目在融资过程中是比较顺畅的,而创业者往往只纠结于钱的问题,却没有很好地去完善项目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

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左右,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言,互联网创业者要做到三点:准备失败,勇于创新,专注如一;雷军建议大学生不要借钱去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非常高;即便创业教父马云都谆谆教诲众多热情的创业者:“创业其实是很艰辛的,我一方面在鼓励大家创业。另外一方面我想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100个人创业95个人死掉,你连声音都没听见,你根本不知道这95个人存在过。还有4个人,你是看着他们死的。”即便如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布莱尔这样的红顶商人都折戟商场,近日,她建立的连锁医疗机构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

尽管如此,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仍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根据社科院针对2013届高校毕业生的一项调查:全国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中,13.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将来“肯定会创业”,74.8%的人表示将来“可能会创业”。

“2011届大学毕业时就创业的人群,3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与上届(43.3%)相比还有所上升。”马妍告诉记者,“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毕业3年后,创业者比例会出现显著提高。以2011届毕业生为例:毕业时,1.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3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5.5%,提升了2.4倍。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3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创业教育会使学生长期受益。因此,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至少要看3年后的创业情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尽管利好政策频频,但马妍还是建议诸多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好准备再创业。“最好不要刚毕业就创业,这样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最好多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做好资金储备,注意提升自身的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了对社会的认识后再开展创业。”

同样,被称为中国“VC”教父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闫焱也曾公开表示,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年轻人不要盲目跟风,要在充分了解市场,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阅历后,再踏入这片战场也不迟。

猜你喜欢
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