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莹
这个年轻人开始工作时并不顺利。尽管他曾在著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但当他毕业时,却是毕业论文唯一未能通过的学生。教授对他说:“尽管你非常聪明,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从来不听别人的”。年轻人听了教授的话,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但他的内心却坚信:“一味迷信已确立的理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大敌人。”他仍然下定决心要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毕业后,他投了一大堆简历到所有的科研单位,却都音信皆无。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是这一年本校毕业生中唯一一个没有找到学术工作的人。
无奈之下,他先是在瑞士沙夫豪斯小镇担任了一阵中学教师,后来他又被录用为伯尔尼专利局的一名专利检验员。两年后,因为他勤奋工作,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这是一份和他的梦想相距甚远的工作,他似乎已被梦想拒之门外。
从1902年起,他每周花48个小时让自己埋头于专利局的办公桌前,五年后他晋升为一级技术员。工作的琐碎并没有让他放弃梦想,他仍旧坚信自己就是为了创造伟大的事物而生的人,他愿意用所有的业余时间从事他喜爱的科学研究。
1909年10月,他离开专利局到伯尔尼大学教授物理,但他经常发出的悖论让人不明白他到底讲的是什么。一次,他高兴地写信给他的朋友——数学家康拉德·哈比希特,说将会给他看4篇“不合逻辑的胡言乱语”的论文。然而正是这些被戏称为“不合逻辑的胡言乱语”的东西,却恰恰是人类发出过的最令人惊叹的语言。它将物理学从19世纪一跃带进20世纪,并让它的作者成为了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与所有已确立的理论相悖,他为物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石,他的后继者正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大厦:E=mc^2由此诞生。
这个年轻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如何让自己从一个普通低薪的员工转变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传记作家阿尔布雷克特·弗尔辛认为,这是因为爱因斯坦“并没有与权威科学家进行辩驳、纠缠不休,而是在独立的环境下任由自己的思绪飞扬”。如果没有这些自由的猜想,也许爱因斯坦就不会带来令整个世界惊叹的结果。哈佛大学的智力专家霍华德·加德纳相信,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揭示如此多的自然奥秘,是因为他从未因外界影响而失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他不会为了一个“好表现”而失去与真理交会的机会。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正確的方法,Y是努力工作,Z是少说废话!”
爱因斯坦的目标并非为了展现自己的“良好表现”并待在科学界等待自己的设想逐渐被接受。正如他写给朋友的信中所言,他的“理论也必须被验证”。他有他的猜想,但并非他的尝试就不能被反驳,他不愿错过物理发展道路上任何一个可能的分岔口。
确实,大多数时候,发现属于自己的路并不容易。当我们尝试的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克服恐惧和忧虑。也许有时候我们可以提醒自己,正如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那样,当科学界用“不良表现”看待他的时候,他也必须要战胜自己的疑虑,坚信自己所做的其实恰恰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任何事都是相对的,“差表现”往往是真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