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山西“遗墨”(连载)

2015-09-10 07:22申力行
文史月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刘胡兰左权烈士陵园

申力行

毛泽东同志曾两次到山西。第一次是1936年2月下旬至5月初的红军东征,中国革命面临转机之时,历时75天;第二次是1948年3月23日至4月10日,从陕北移师平山西柏坡时路经。虽然只有短短的19天,但意义非凡。

盘点毛泽东的山西“遗墨”,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山西期间书写且留在山西的“墨宝”,如毛泽东二过山西时在《晋绥日报》留下的有关墨宝;第二种情况是专为山西的人或事书写的、送到山西或存放在山西的“墨宝”,如为刘胡兰题写的题词、为山西的报纸题写报头;第三种情况是不直接和山西有关联,但山西有“墨宝”真迹留存,如个人或单位的藏品、行业领域的题词等。从类型上来看,题词题字是一大类,书信电文是一大类,书法作品是一大类。

为刘胡兰题词

毛泽东同志留在山西的墨宝最有名的是开头这个题词,一般人不了解的是毛泽东曾两次题词:

第一次题词的由来是:1947年初,延安各界的革命团体组织了慰劳团,来到刚打完汾孝战役的王震和陈赓的两支部队驻地——山西省离石县和孝义县进行慰劳。在下连队慰劳的过程中,慰劳团的副团长张仲实来到离孝义不远的文水县。那天在县委的一个会议上,他无意中听到一位同志谈及该县云周西村有一位年仅15岁的党员,名叫刘胡兰,不久前被阎匪军抓到后,敌人逼迫她出卖革命同志,而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用铡刀活活铡死。张仲实听了非常感动,为了进一步证实和了解详情,他立即请新华社的一位随团记者和陕甘宁边区妇联的一位同志一起前往该村调查。两位同志去后,经多方了解(包括还找到了被阎军胁迫参与铡死刘胡兰的两个人)始得详情。

不久,慰劳团完成任务返回陕北。第二天,张仲实就找到党中央领导任弼时,向他详细汇报了刘胡兰牺牲的有关情况。任弼时听完汇报后,当即对张仲实说:

“刘胡兰同志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群众都是一个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材料,我一定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

翌日,任弼时又及时把这一情况向当时正在瓦窑堡的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后,被刘胡兰为革命而慷慨捐躯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当即让警卫员研磨并备好纸笔,心情非常沉重地挥毫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时间是1947年3月26日。然后嘱咐任弼时要抓住这一典型材料,在全国大力进行宣传。

同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做出决定,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号召人们向刘胡兰学习。从此,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便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榜样。

然而,因为战争年代条件特殊,毛泽东的第一次题词后来找不到了。1956年12月,共青团山西省委决定开展“纪念刘胡兰牺牲10周年”系列活动,专程派人到北京提请团中央协助,请毛泽东再次题写。1957年1月12日,毛泽东的题词照片和新华社配发的新闻稿向全国播发,纪念刘胡兰、学习刘胡兰的活动也在全国开展起来……题词落款没有时间,不过根据记载,时间是1957年1月8日。

为刘志丹题词

红军东征期间,刘志丹同志牺牲在柳林三交镇鏊子疙瘩,遗体运回陕北后安葬,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当时还在山西,但没有参加追悼大会。所以,1943年4月移葬志丹烈士陵园时,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纪念刘志丹同志。”

为左权题词

和刘志丹同志一样,左权将军虽然不是山西人,但牺牲在山西,而且还以左权将军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县。很多人也一直对毛泽东同志没有给左权将军留下什么纪念文字感到困惑,不过,经过研究发现,毛泽东先后两次留下了与左权有关的纪念文字。

1942年7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延安召开“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延安各界一万余人参加,追悼左权将军和阵亡将士的挽联、花圈达数百件。2012年,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应邀到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观影时,在一部反映延安“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的历史影像资料中,看到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词:“为左权同志报仇,为一切死难烈士报仇!”

另一次是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题词:这幅题词的手迹是1967年由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移交中央档案馆的。移交说明书中写道:“在我们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酝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毛泽东亲笔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大会结束后,由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代表团带回。1946年3月27日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在邯郸建立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当时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送交陵园。”1950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等单位主持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将军移灵安葬仪式,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镌刻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迎门而立的纪念塔上。

鲜为人知、未见真迹的题词

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杨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河北迁安人,抗日民族英雄,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留美博士,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化学家、造纸学家。在天津河北工学院任教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与洪麟阁一起组织抗日武装。曾任冀东抗日联军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在西撤途中队伍受挫,杨十三幸得脱险,辗转天津、冀中和平西,后被朱德总司令电召八路军总部,拟担负军工工作。在带领连以农、冯于九等人来到山西潞城的八路军总部时,受到总部首长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1939年6月24日,八路军总部专门开了欢迎会,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亲切会见了杨十三并讲话。

1939年7月21日,杨十三终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在与日寇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途中,牺牲于黎城县上遥镇附近浊漳河边的担架上,享年50岁。他完成了自己“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缛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1939年9月18日在武乡举行的“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上,朱德亲书横额:“浩气长存”,并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各界人士5000余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同时,毛泽东、朱德均为他题送了挽联。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董必武、叶剑英及文化教育界也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这是八路军总部召开的抗战以来最高规格的追悼大会(1950年10月,在新落成的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了安葬左权将军暨杨裕民等烈士公祭大会,杨十三被安葬在左权将军墓旁。1999年,在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为杨十三塑造了铜像)。

毛泽东从延安电报题送的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因为是战争年代,原手稿不知是否有留存。

为“四八”烈士题词

1946年4月8日,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政协宪草审议委员会代表秦邦宪(博古)与新四军原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等一起乘飞机返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失事坠毁,机上17名人员全部遇难。4月19日,延安各界在飞机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以沉痛的心情题写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4月20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的祭文:“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将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它将加强中国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事业的决心!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将继承你们的遗志,继续奋斗,直到胜利,决不懈怠,决不退缩!”《解放日报》还发表了毛泽东为“四八”遇难烈士所作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虽然“四八”烈士的陵园不在山西,不过,在兴县有“四八烈士纪念馆”,祭文和题词都有陈列。

和山西有关的两个特殊题词

除了前文提到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题词,毛泽东还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题词。这座陵园是朱德同志1948年秋天到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毛泽东的题词是:“为国牺牲,永垂不朽”。

还有一个题词也和山西有关。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是毛泽东同志1951年为中央老根据地慰问团的题词,8月1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就在这一天,党中央先后派出若干代表团分赴北方和南方老根据地开始进行慰问。其中赴北方代表团华北分团已于8月10日从北京出发,根据抗日时期华北老根据地的划分,分设晋冀鲁豫、晋察冀和晋绥三个分团。访问团随行携带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题字十万份,毛主席金质纪念章三万个,慰问信十五万封,送给老根据地的人民、功臣、烈属和模范。访问中,各老根据地人民选出若干代表,随同访问团于9月15日前后回京参加国庆节的观礼。其中,五台山、雁北、太行、太岳、吕梁山、兴县等地都是访问对象。有确切记载的是访问团8月20日到武乡,9月3日到阳城町店大宁村。大宁村专门修建了“九三慰问纪念塔”,将毛主席的题词刻于石碑,镶嵌在纪念塔的中央。

找不到真迹的“农业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但是,专业研究者并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和手写真迹,当年看到最多的是这个样子的:

大寨进入党中央的视野是1964年的全国农业生产会议上,《人民日报》当年2月发表了长篇通讯《大寨之路》,然后,毛泽东在当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第一次落到文字上是1966年8月14日发表的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里,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全会“完全同意毛泽东同志近四年提出的一系列英明决策,主要是:关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号召”……自此以后“农业学大寨”作为“最高指示”深入人心。这或许就是“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的出处。毛泽东手书“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出现在1969年12月在阿尔巴尼亚举办的“中国建设经济成就展览”上,1970年1月2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的报道这样介绍:“新华社地拉那三十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一日在地拉那开幕以来,受到阿尔巴尼亚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扬。展览会的观众每天数以万计……农业馆里陈列了各种农、林、牧、副、渔的展品和各种模型。这里展出的大寨模型和一些实物特别引人注目。观众们读着毛主席‘农业学大寨’金光闪闪的大字,为英雄的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创造出来的丰硕成果感到喜悦。”据有关人士回忆,该展厅中有三幅毛泽东手书的条幅,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学大寨”。这也许才是“农业学大寨”这几个字的正源。但这个题词的有关细节记载并没有出现在《毛泽东年谱》等文献记载中,真迹原件也未见披露。当然,有一件事确实是真的: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特意邀请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工农兵学商代表一起过生日,其中就有陈永贵(时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刘胡兰左权烈士陵园
左权:家书中的热血与柔情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乐谱:刘胡兰颂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比赛筹备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左权将军纪念馆
左权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刘胡兰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