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昌
奶酪当炮弹
19世纪60年代,巴西和乌拉圭之间爆发冲突,双方在海上展开连番恶战。在一次战斗中,一艘乌拉圭军舰的炮弹用光了(当时的火炮使用实心弹丸,炮弹其实就是一个个铁疙瘩),舰长科伊情急之下突然想到船舱里还有大袋大袋的艾旦奶酪,士兵们平时没少抱怨这长期存放的奶酪“咬不动砸不烂”,比石头还硬,这时候正好把它们派上用场。
科伊舰长立刻命令把餐厅里的艾旦奶酪全部搬到甲板上,“不是要在临死前吃最后一顿,是请敌人吃艾旦炮弹!”舰长指示炮手,按正常的火炮发射程序先装填火药,然后再放入“艾旦牌弹丸”发射。在随后的几分钟里,科伊的军舰重新怒吼起来。虽然最初的几枚奶酪炮弹没能击中目标,但终于有一枚撞上巴西军舰的主桅,奶酪坚硬的外壳被撞得粉碎,像弹片一样四处乱飞,恰好击中了站在巴西舰长旁的两名士兵。很快,又有四五枚奶酪炮弹击中巴西军舰,纷飞的“弹片”打伤了好几个人。巴西舰长见势不妙,连忙命令撤退。
危险的面粉
二战期间,为了向奋战在中国敌后战场上的抵抗者提供武器,美国战略情报局把主意打到了面粉身上。1942年,专门从事秘密行动的战略情报局研制出许多用于破坏行动的“小玩意”。比如,燃烧到一定高度就会爆炸的蜡烛、能在空中引爆炸弹炸毁敌机的气压式引信以及靠海水侵蚀引爆炸毁敌舰的“咸水炸弹”等等。不过这些装备的传奇色彩都比不上被战略情报局特工带往中缅边境的一种新装备:C型粉状炸药。
C型粉状炸药是战略情报局研发部将面粉和三硝基甲苯炸药混合在一起制造的特种炸药,表面看起来与普通面粉没什么两样。之所以要做成这个样子,是为了方便把炸药秘密运送给中国战场上的游击队使用。如果运送者被日本兵的哨卡拦住,完全可以声称自己运送的是面粉,如果对方不相信,还可以当场吃点下去。战略情报局的使用说明显示,C型粉状炸药无毒,可像普通面粉一样制成面包、饼干等形状,不得已时可食用。
炸药做好后,战略情报局用美国最畅销的面粉品牌“杰迈玛阿姨”为其命名。特工弗兰克·格里森回忆时说:“在游击队的营地,我教他们这种炸药怎么用,先把它们烙成大饼——‘杰迈玛阿姨’具备普通面粉的一切特性,蒸和烤绝不会爆炸——然后插入雷管。把这样的一篮子大饼放在某个重要目标前,定时爆炸。”随身携带这种炸药时万万不可吸烟,否则后果难料。同样,不到万不得已时也不要吃它。不过弗兰克却真的看到过有人吃用“杰迈玛阿姨”烙出来的饼,“有人不顾警告吃了一张饼,这家伙几乎因此丢了性命。”据统计,二战期间总共有15吨“杰迈玛阿姨”炸药被悄悄运到中国战场并得到使用。其间,日本人没有发现任何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