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凤
2014年可谓是“薅羊毛”井喷的一年,从年初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开始,乘客“抢红包”,司机“拿补贴”,一直蔓延到之后的百度钱包返现、百度外卖每单减免、P2P平台注册送礼……每一场“倒贴”的生意背后,在为“羊毛党”提供“薅羊毛”机会的同时,大佬为何巨额“烧钱”的问题也不可小觑。
买卖,本就是为了赚钱,亏钱的生意,商人是不可能去做的。在这“倒贴”的“薅羊毛”背后,究竟深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圈占用户,培养用户习惯
互联网大佬的大方撒钱,“羊毛党”的捡钱,这个看似“薅”到小便宜的举动,其实是大佬花钱“买”客户的营销策略。
在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被啃完,上网的新增人数也不会增加太多的大背景下,怎样圈占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已然被列入了商家的营销计划当中。
大佬每一次“补贴”都会有明确的目的,比如打车软件第一波补贴的目的就是捆绑、圈占用户;到了第二波,补贴额度就明显下降了。毕竟再“土豪”的企业,钱也是钱啊!
还是以滴滴打车为例,其创始人程维曾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够打通现金流,我们希望乘客开始有这种微信支付的习惯。等到信任机制建立得差不多了,我们会停下来”。如此不难看出,等到积累了海量的乘客和司机的数据,并且“滴滴打车”的概念在用户脑海中也固化之后,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也就一目了然了。程维为什么会说,忍着烧掉十几亿元也不后悔,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相信许多大佬撒钱,也是如此吧!
大佬在O2O的布局
随着O2O行业进入者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布局市场,获得更多的用户和资金,商家自然离不开推广。
不可否认,在商家每举办一场优惠活动,“羊毛党”每进行一次“薅羊毛”运动的背后,都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投资“薅羊毛”运动的往往是巨头公司。如果没有阿里的支撑,快的打车怎敢PK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腾讯的庞大后台,滴滴打车又哪来红包可抢?如果没有百度殷实的背景,百度外卖靠什么进行每单减免?
然而,对于投资方诸如阿里、腾讯、百度来说,“抛羊毛”的背后其实是移动支付的竞争、市场的抢占。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得不偿失”的投资?其关系到的恐怕就是用户选择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支付,抑或是百度钱包支付,甚至关系到阿里、腾讯、百度等的O2O布局。
2014年8月25日,淘宝网与万科联合宣布,凡淘宝用户在最近一年内的消费额,均可在万科全国12个城市的23个楼盘直接冲抵购房款,最高可抵扣200万元。其中,上海淘宝用户在享受所有优惠的基础上,可再减免7万元优惠。针对全年消费不满5万元的用户,淘宝将直接发放5万元房款补贴。对此,《投资与理财》杂志在2014年9月中旬做了“BAT卖房 房价还得跌”的特别报道,详尽阐述了电商卖房的趋势,以及其O2O模式。房价下跌时期,三大电商依旧愿意伸出橄榄枝,这除了是一种噱头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房地产O2O的布局,打通线上线下,并提供增值服务,打开未来的成长空间,才是真正的目的。
“收买”用户存行业垄断隐患
真金白银的“羊毛”抛出去了,“羊毛党”自然是得到了实惠。从表面看上去,商家圈住了用户,“羊毛党”获得了利益,这貌似是一场“双赢”的活动。那么,在这场“薅羊毛”的活动当中,会不会有人吃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不管是撒钱的打车软件、支付平台,还是开始卖房的电商平台,大部分都是来自“BAT”三大巨头。傍上大佬的企业可以有真金白银砸出用户,可以借助大企业的资源,站在其已有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同时,这留给那些没“羊毛”可抛的小企业的成长空间就越来越窄了。
行业专家就表示,大树之下,小草难生。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致命问题——我们的互联网已经有了明显的垄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