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不仅敲警钟,还要分任务

2015-09-10 15:10谢玮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公约气候变化气候

谢玮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在巴黎北部勒布尔热的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在11月30日至12月11日期间,东道主法国会迎来4万名宾客,其中包括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方和欧盟代表团的1万名成员,全球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4万人,注册记者3000多人。全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人士现在都把目光投向了巴黎。

1.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地球危机“(EarthCrisis)悬挂于巴黎埃菲尔铁塔上。

在巴黎大会的前一天,一名游行参与者装扮成北极熊。

在巴黎大会前夕,环保组织在埃菲尔铁塔旁释放热气球。

巴黎大会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制定一份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议,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明确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巴黎大会被普遍视为“勾画未来气候变化国际新治理体系的里程碑会议”,是一场各国领导人都极其重视的会议。据法国政府统计,出席巴黎大会的各国领导人超过150名。相比之下,出席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领导人只有85人。

由于谈判结果关乎各国切身利益,国际社会时刻关注着巴黎大会的进展,这其中,各国能否达成新的“巴黎气候协议”尤为引人关注。

在众多分析人士的眼中,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框架自《京都议定书》后并没有明显的进展,巴黎气候协议理应推动全球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框架。但现实是,巴黎气候大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各国之间缺乏互信以及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多重挑战。

在当日的开幕式发言中,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了对“巴黎协议”的希冀及对气候治理的建言,全面、公平、有效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气候变化会议进入巴黎时刻,能否开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纪元?中国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巴黎大会 :呼唤有效的全球治理

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气候大会,主要就《公约》执行情况做总结,通过决议确定规则以及就新的承诺进行谈判。

自此,世界各国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进行了长达20年余年的谈判。然而,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机制,国际气候谈判可谓一波三折,进展缓慢。

在历次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是阻碍广泛协议达成的主要矛盾所在。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究竟应该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难以达成共识。在这一问题上,是不分发展阶段都应遵守同样的义务来减排和提供融资,还是坚持各国需按照历史责任和目前发展水平,承担不同义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截然不同。

此次巴黎大会就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未竟之业”,6年前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安排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巴黎大会的首要目标是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将确定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即2020年前每年共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因此,巴黎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各缔约方十分关切。据新华社消息,在大会开幕前,超过160个国家提交了自主贡献文件(INDC),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国家都提交了报告,提交报告的国家碳排放量达到全球碳排放的90%。

但博弈仍将激烈进行,巴黎协议的成功仍面临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歧、资金技术支持、协议的法律效力等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将如何被克服?谁又能引导议题打破谈判僵局?作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历史性地站到了这一舞台的中央。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为巴黎大会增信心

中国政府对巴黎大会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当地时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和立场。他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协议应该遵循公约原则和规定,推进公约全面有效实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

习近平主席还表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中国是最早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了非常多的贡献和外交努力。这也成为本届气候大会被国际寄予厚望的关键因素。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新能源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2014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于随后在向巴黎气候谈判提交的文件中做出正式承诺;美国则承诺,到2025年碳排放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至多28%。

11月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奥朗德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大会的立场,坚定支持达成一项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构建2020年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据报道,11月18日,《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德国伯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令人印象深刻,可称榜样。

她说,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国采取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正式提交给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将使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

应对气候变化对接国内发展目标

中国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正在凝聚共识。有评论指出,随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内的发展议程从此将与全球发展议程实现完全对接。

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我国保障经济、能源、生态、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李克强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关键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提质升级发展,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制定长期低碳发展路线图。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应对气候变化亦应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持续推动力。而中国在巴黎会议上的承诺,也将助力中国进一步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能源领域的改革。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5》(下称《展望》)显示,国际低碳发展大环境正在日益改善。2015年是化石燃料价格全面走低的一年。其中,油气行业在2016年将会面临连续第二年的上游投资削减,中国的煤需求放缓导致煤价持续处于低谷。

《展望》认为,巴黎大会释放绿色信号,150多个国家已经提交自主贡献承诺,覆盖全球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90%以上。新能源新增装机在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30GW。全球化石燃料补贴额度在2014年下降5000亿美元。

猜你喜欢
公约气候变化气候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图书借阅公约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同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