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元
从年少成名后的志得意满,到困守金山16年的殚精竭虑;从点石成金,投出“凡客诚品”、“多玩”、“UC-web”等佳作的天使投资人,到40岁之后携“小米”重出江湖,震动天下。如今,有人将雷军捧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狮子,称其必将与腾讯、阿里、百度等共同瓜分移动互联网这一崭新领域;有人斥之为骗子,将雷军的经典名言“台风来了,连猪都能飞上天”视之为机会主义者的宣言;更有人视雷军为疯子,将他的“小米生态链”愿景视为痴人说梦……
1月15日,北京。凛冽的寒风无法掩盖国家会议中心大厅内人们心中激荡的激情,小米2015年旗舰新品发布会正在进行。
一阵激光闪烁,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雷军一身浅蓝色衬衣搭配牛仔裤出现在人们面前,他千年不变的“三七分”发型似乎被打理得更为精致,他的笑容似乎也更为从容。
走到舞台中央站定,背后硕大的橙色小米LOGO成为全场观众注意力的焦点。雷军一字一顿地说道:“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2015小米旗舰新品发布会”,脸上浮现出略带青涩的笑容。
2014年,小米依旧在迅速崛起之中,作为其崛起速度表現的是小米办公地址一再变更。2010年4月小米公司初创于中关村银谷大厦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而今,无论是在华润五彩城的小米办公楼,还是往南200米的新大楼“总参”,都是人头攒动,办公区里座无虚席。两座大楼里最新的员工数是7500余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在过去三年间,小米的爆发令人目眩。2014年三季度,多家市场调查机构IDC、Strategy Analytics先后宣布,小米在苹果、三星之后,位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三(在榜单公布8小时后,联想完成了收购摩托罗拉手机,市场占有率反超小米)。2014年百度品牌数字资产排行榜中,苹果、三星和小米分列手机平板品牌榜单前三。小米2014年的营收约为750-800亿元,2013年营收为330亿元,2012年为126亿元,表明小米已经持续两年翻倍增长。而雷军在创立小米时提出的估值100亿美元的公司目标,在小米成立四年后,就已经达到。
在主营业务迅猛增长的同时,小米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动作同样令人目不暇接。2014年11月,开创中国门户新闻模式的陈彤加盟小米,雷军提供10亿美元发力互联网内容,投资优酷和爱奇艺;2014年12月3日,雷军系的金山和小米共同向世纪互联投资2.2亿美元,布局云计算领域;2014年12月15日,小米以12.66亿元人民币入股美的集团,双方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1月4日),雷军通过员工公开信的形式公布了小米手机的成绩单:2014年,小米销售手机总计6112万台,较2013年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增长135%,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雷军在公开信中说到,“正是因为每一位同事的全力投入,小米才获得了这样辉煌的业绩,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同,让小米成为了目前全球价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成立4年不到的小米,俨然已成为全球手机巨头之一。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雷军称,2015年,小米营收预计在1200亿元到1400亿元。如果以此增速持续下去,最快在明后两年就可以叩开《财富》世界500强的大门。“我的目标是让小米在5-1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雷军如此向外界描绘自己的野心。
在历经IT圈沉浮二十余年之后,雷军终于开始将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转化为现实。
从IT劳模到移动互联网新贵
熟悉中国IT的人都了解,雷军实在是中国IT业的江湖前辈。
1998年,29岁的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毕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参加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
2007年10月,金山IPO长跑终于撞线。雷军将之视作他对金山与自己青春的交待,辞职,归零。那时,雷军刚跨过38岁。
雷军离开金山时,与金山有竞业禁止协议,金山所有的业务他都不能干。这一下把他手脚捆住了:他懂的、他熟悉的不能干,别的他又不懂,不知道能干什么。但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雷军真正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他离开金山,出去做投资。在那之前,你可以说雷军还不太懂互联网,在那之后,雷军成了一个互联网专家。”周鸿祎说,过去的雷军被金山的包袱拖住了,“我觉得他当年离开金山,也许很郁闷,也许不太开心,但这个挫折没有把他击倒,反而是给了他一个跳出来反观自己的机会。一旦把互联网的‘道’弄明白了,雷军过去这么多年积累的那些‘术’马上就会发挥作用。”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一句话: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可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如果有志于赚钱,天使投资会很愉快,但我志不在此,可能这么说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的确如此。”在雷军的想象中,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是最好的退休状态,主业是打高尔夫,享受给予信任与挣钱的过程。但那样就像战士手里拿着刀不能上战场一样难受,他还想享受干活、亲身创造的快感。
“再次创业,一定要找到满足我喜欢、我擅长,而且足够大的市场机会。”2009年底,雷军度过40岁生日。很快,重新出发的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了合适的人,他就会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7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对40岁前的商业人生列出几点反思:“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真实。三年长考,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殚精竭虑几十年之后,雷军重新升级了自己的人生系统,也迎来了事业的崭新格局。
小米,霸业始成?
雷军一直用“顺势而为”、“飞猪理论”来描述小米对机遇的把握。小米成立的2010年,恰逢安卓迅猛发展、3G网络兴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起风”的时刻,小米这四年乘上了这股风。那么,接下来的风会往哪里吹?雷军的答案是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在这两个领域,雷军早已经开始了布局。2014年10月,小米推出了四款智能家居产品,包括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智能插座、智能灯以及小米智能遥控中心。雷军的愿景是希望将小米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连在一起,“你一回家不用掏钥匙,门开了、灯亮了、音乐响了,生活变得非常舒服,让每个人都切实享受科技的乐趣”。
在积极推进智能家居的同时,雷军还在大力推动小米生态链的延展与小米产品的国际化,二者皆可折射出雷军吞吐寰宇的抱负。
现在,小米正在大规模的“繁殖”,这是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复制100家小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產业的转型升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认为,“这是小米核心产品达到规模经济后,充分利用其已经获得的用户基础,继续‘范围经济’的自然过程。”小米现在只生产三组产品:手机和平板,电视和小米盒子,以及路由器。其他的产品交给小米投资的创业公司来生产,只有达到了小米的品质要求,才会用小米的品牌对其进行“信任背书”。另外,一些小米认可的好产品,可以在小米官网上“代卖”。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小米已经投了23家公司,保障这些公司复制小米的品牌基因,提供高标准的产品。
小米现在97%的销量仍然来自于中国市场,雷军希望让小米模式走出去,在全球各处继续复制。对于小米的国际化布局来说,2015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小米最开始进入的是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先在小市场进行实验,我们现在需要在印度、印尼这样的大市场做出成绩来。”印度和中国人口相当,被人预测将成为智能手机全球第二大市场。而且,印度的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小米模式更容易成功。2014年红米Note在印度上市,出现了5万台6秒售罄的火爆场面。雷军同时提到,小米的粉丝遍布全球,“国际米粉”也在帮小米全球推广,制作各国的语言版本,甚至把MIUI系统移植到各种手机上。雷军相信,只要坚持和用户做朋友,按照用户的要求改善产品,小米就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取胜。2015年,小米将继续进军巴西和俄罗斯。
展望未来10年,雷军认为这将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到中国创造的关键时期。这种历史机遇就好像二十世纪80年代之于日本,90年代之于韩国一样。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他希望把小米做成索尼、三星这样的国民品牌,带动整个中国的产业进步,从此一改中国制造的低端廉价形象,成为可以比肩苹果的全球品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和二十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当。像小米这样的卓越企业,应该起到示范作用,把中国企业管理之道、品牌成功之道,向全球输出。
依然是小米2015旗舰新品发布会。雷军正在向现场的观众介绍小米生态链系统。
雷军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愿意和所有人一起合作,共同推进我们的愿景,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享受科技的乐趣,甚至是让全球的每个人都能享受来自中国科技创新的乐趣。”
雷军的前路依旧漫长,但他的坚持不懈与自我更新早已构成了这个大时代的独特风景。
(刘浩燕荐自《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