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约维
一个人的博物馆
偶遇了数年不见的女友,印象里的眉清目秀,竟洇染了层层心机,波谲云诡,一股说不出的“狡诈”相,愕。
大学同学30年不见,擦身而过,她还能一眼就认出我来——
也许,还有些不变的东西,依旧活在脸上。
前尘如烟,容颜老去,而时代一如既往高歌挺进。“匆匆一瞥中,你看见事物的鳞甲附在脸上”。我相信,容貌就是心情,是表情是个性,甚至也是命运。
我们现世情态,是光阴在行程里发布的一道道布告——一步步把我们演绎成为一个与过去与记忆,也与内心幻想不一样的自己。临镜一照,每每惊心。
我们现在的样子,不仅裸露着我们现在的心境,更是我们往事的沉底。那些曾经的创伤性事件、曾经的变数与信任、曾经日日夜夜的痛;那些内心的过滤与觉察;那些情绪、感受的纷纷扬扬;
那些情怀与情调、格局与气象;包括意识与潜意识;包括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各种力量渗透与整合的痕迹。
有些事情不起眼,惊鸿一瞥,但叠加起来,就可能洇染成某些突兀的“不明觉厉”。就像一个个偶然,遽然就改变了我们的运势,拐进一个个岔道……
我们的脸,就像大地考古,日复一日,就层叠起一个人生命的地质风貌,成为我们自己的博物馆。
“明天”的那道光
如果说,一个人的情态,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外在境遇与内在审美的咬合与沉淀。那么,一个人现在的样子,也被这个人对自己的想象所塑造。愿景的那道光,幻想的那道光,是容貌另一种光感。
也许,现实再不够好,也要用一颗期待的心,热忱的心,包括幻想的心,把它捂热,照亮它或者被它照亮。
我相信,如心底依旧有“幻想“那道山泉在那里暗暗流潺,在那里窃窃私语,即使日子再孤单,内心也还是有生机的。
曾经,在夜外滩,撞见过一帮帮外省青年呼啸而过。无房无车甚至无业,却“指点江山”,眼睛发亮。也许,上海如梦如幻与灯火辉煌,激发着这些“于连”们的野心与壮志。也许,心里有远方,才有辽阔的想象。包括驱动力,包括感受力,包括美好力,包括存在感,也包括神秘感。
幻想的那道光,为我们的内心上釉。
如果说,过去是来路;也许,更重要的是去路。也就是我们对于“明天”的暖想。就像一个人夜路,前方渐行渐近的光比身后渐行渐远的亮能更能支撑起我们时时悚然的勇气。
苍天在上,大地在下,让我们保持对幻想的敬畏。
纯朴为怀
将老未老,最难将息。能做的也只能是且行且珍惜,重新挖掘自己的初心,重新挖掘世界的好。
世界狼奔豕突,遍地英雄下夕烟,万木争荣,百舸争流,不知所终,而我们寂寂自守,或许,也是另一种好。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是时光,归来的应是我们曾经的心。也许,清空大脑,减少欲望,包括减少渠道,才能看出很多东西的好。比如,一棵树的安详黄昏,一朵花的怒放气息。落日庄严,草木青青。气势磅礴的建筑,美轮美奂的商厦。少年的意气风发,陌生人的善意。这些好原本就在,就像我们的初心。只是被种种“机遇”的幻象,湮没在纷纷扬扬乱乱里,不知所措,茫然无处。等我们的素心醒了,它们才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事实上,我们只能看到我们心里所有的。
所谓世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它们潜流在大地深处,等待与我们心境暗合的契机——有时,把世界关闭在外,世界才汹涌入怀。屏蔽了一些窗口,才能明心宁性。
老子曰,“见素抱朴”。也许,我们安顿好了内心,也就安顿好了容貌。内心冲淡,容貌才静好。皱纹里的安宁,就是晚年。落花优雅,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为大地氤氲另一种堆肥,才是晚年的好。
时代激流嬗变,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轰轰烈烈,人心百转千回。
时下的上海,拥有急速变化的环境,也许,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是需要一个单纯的底子,越是需要恢复那种能感受朴素美和简单美的定力,才不至于弭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素才是底色。这样的底色,使得你不会去做某些坏事,包括怪事,而不是靠一种法律看着你。你生命中有这样的一种底色,你便会保持精神上的某种高雅和美感,不是体态或者作风上的,这种美感会调整你自己的道德。
让我们慢慢成为晚年的自己吧。保持学习力,创造力,包括幻想力,这是我们另一种可持续发展,也让我们晚年回望时有所回味。
(易茗摘自《解放日报》 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