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敏
科技发展源源不断地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表现形式,给艺术创作开启了新的可能性。X光为医学而诞生,也给了艺术家们洞悉万物的“超级透视眼”,他们大胆尝试,将X光“透过表面看本质”的特性与先进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一格的X光图像作品。当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以透明的、真实的、肉眼无法企及的形态展现时,你的感觉会不会是异常奇妙?
另一扇欣赏自然的窗口
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想拿起照相机留住美妙的画面。然而,照相机无法捕捉到动物、植物的内在,我们仍然只能看到表面。荷兰的阿里·凡·里特博士有他独到的办法,用X光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欣赏自然的窗口。
阿里·凡·里特博士是一位医学物理学家,不过,他的X光图像作品并不是在医院完成的,而是在他具有认证资质的工作室里。早前,在针对放射科技师和内科医生开设的放射物理学以及放射安全的教学项目中,他说,即使是很细微的物体(比如花卉)也能在低耗能X光下成像。几年后,他开始尝试着给一些原始的X光片上色,偶然地发现其竟富有艺术气息。后来,他开始在花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动物来组成自然景象。
张着大嘴的鳄鱼、“爬上”树梢的猴子、池塘里的青蛙、花园里的昆虫、绽放的玫瑰……这些都是阿里·凡·里特博士X光扫描仪前的“座上客”。“我选择自然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崇拜且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仅在可见光下,而且在X光下也看上去棒极了!”他说。
X光图像作品的诞生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而同时它们也在向人们展示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仿生术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希望这些X光图像能够展现出自然之美,并助力于人们欣赏自然。”在阿里·凡·里特博士的X光图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物种的复杂性和内部结构优化,比如,日本须鲨的鳍关节在X光图像中一览无余;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相似性,比如,巨蟒、蜥蜴或者鸟的脊椎和人的脊椎结构是一样的;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骨骼结构,比如,膝盖、肘关节、股骨、腓骨、尺骨和桡骨,等等。
一张X光自然图像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欣赏阿里·凡·里特博士的作品,如同置身于一个特别的自然影像博物馆。即便你在野外,也无法如此“近”距离地与这些自然界的朋友接触。那么,这些神秘的X光图像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又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制作出来的呢?
在X光图像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不同的物体,有人会问,它们会不会是由不同的图层合成的呢?比如,先拍摄不同的物体,再把几个图层“堆叠”在一起,合成一张图片。并不是这样的,阿里·凡·里特博士是首先搭建起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自然景象,再直接拍摄。
也有人会担心,拍摄这些图像会造成对动物的伤害。事实上,阿里·凡·里特博士也认为如果用活着的动物来拍摄X光图像,会使动物暴露于辐射之中,是不合理的,他创建的自然景象使用的基本都是动物的死体。收集这些死体并不太容易,阿里·凡·里特博士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他会在路边寻觅交通事故中遇难的动物遗体,或是朋友养的宠物死了,请对方送给他用于实验。有时候他也会亲自去买一些动物,比如,鱼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外国的昆虫是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商店买到的。还有很多常见的昆虫则是在自家的花园中找到的。
为了使X光留下影像,阿里·凡·里特博士首先采用溴化银X光片进行拍摄。把装在不透光信封里的X光片放置于成像物体的后面,X光管位于物体正前方1米左右。阿里·凡·里特博士使用的是高梯度的细晶粒X光片。细晶粒确保高分辨率,但是会导致光片的灵敏度低。曝光时间有几分钟,与医院和牙科诊所的X光片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曝光时间少于一秒钟。高梯度意味着放射过程中细微的差别会导致光片灰度值的巨大差异。
原始的X光片是黑白色的,而我们看到的图像作品却是色彩斑澜,有着栩栩如生的生命感。这种优雅的风格是怎样实现的呢?阿里·凡·里特博士将拍好的X光片放入扫描仪,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数码图像,然后再运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上色,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彩色X光图像。上色时,阿里·凡·里特博士并非完全遵照景物真实的色彩,他不拘一格,用艺术的眼光进行创作。成片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中国读者可能会感到熟悉,这些图像作品颇有几分我国水墨画的神韵。
《躲藏的巨蜥》的制作过程
1.先建立芭蕉和巨蜥的自然景象。在右下方有一只巨蜥被叶子遮挡住了,肉眼不可见。
2.为这组景象拍X光片。由于X光具有穿透性,使得右下方的巨蜥得以完整呈现。
3.利用数码技术处理X光片的色彩,成为一张X光图像作品。
科技与艺术相互渗透,结伴而行。诞生于19世纪的X光,与21世纪的数字技术擦出了绚丽的火花,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版权声明:本文图像全部由Arie van't Riet提供,版权归Arie van't Riet所有,仅限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及其数字媒体使用。)